关于中小学生陪读的浅见

2022-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半壶浊酒

      中小学生求学期间,家长专职(或兼零工)陪读,这也是近二十年发展形成的一大中国教育界特色现象,相应地催生了学区房的房价虚长。这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形成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的利害得失由社会学家去深入研究分析,我观点非常明确,是极不赞成的。

      我也有儿女一双,长女九四年生,从小也随社会大流,让她参与了跳舞、书法、画画、英语等各种培训,高中在永州市第四中学求学,因文化成绩有所欠缺,以画画艺术生身份参与高考,高一高二在四中寄宿学习,高三第一个学期到长沙燕京书画学校培训半年,除参加各地艺学院考试时一路陪同,其他时间在校听老师的教诲,从没陪读,高考时成绩比湖南省艺术生重本平均分数线高出五十多分;小儿2005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今年高二,小学至初中一直走读,高中两年一直在四中寄宿,高三也没打算陪读。介绍这情况只想说明我的观点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自己在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我以为中小学生陪读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对小孩的培养更为重视,达到了五千来年的颠峰。有人才有世道,这是社会政策造成的后果,只有等后人评说历史。

      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逐步走向小康,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对小孩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大,谁都希望小孩能有出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三是社会风气物欲横流,攀比现象严重,虽然物质生活改善了很多,但社会精神及家长的素养并没有达到同步,对小孩的素质教育没有很好重视,当然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病,影响了社会大流。   

    其四是教育资源有限,城乡分配不均,农村除土地外其他资源有限,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处于后发状态,农村小孩求学只能向城市拥挤,孩子太小不能自立,不陪读不行,而且农村劳力外出务工,收入基本能够保证小孩子教育费用。

      国家看到了社会教育的弊病,这几年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空前,城区的学位建设,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配置,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目前的状况我以为社会舆论应引导淡化陪读的行为,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等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人只有能够自立,才能自强,才能成材。现今的高中生到毕业时已十八九岁,国家法律上已是完全民事责任的自然人,当然还未达到婚姻法的自由规定,家长陪读,事事不要学生负担,只希望他们专心读书,考上好的大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度欠缺,甚至连洗衣叠被都不会,更何谈煮饭做菜、家务农事,还有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

      古人尚知读十年书行万里路,主要还是锻炼人的实践能力,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现在的应试教育搞得学生们疲惫不堪,家长焦头烂额,但为儿女的长远着想,还是要注重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本人觉得大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走上社会后能用上百分之二十,就能胜任对口的工作,能用上百分之四十,绝对算人才了,能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一定是大师和专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专家学者,但每个人都应该胜任自己的工作。

      农村小学的环境及师资已经很好了,教育小学生与我们那年代相比简及是奢侈。小学生处于开智启蒙阶段,能够接受的知识只有那么多,历史上能与甘罗比肩的没有记载,若都拥挤入城市,就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给农村家庭造成许多额外的幵支,实在是没有必要。

      所以我没有为我的儿女陪读,虽然学习成绩或许比不上别人,但独立自主能力还是值得欣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中自有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