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效应
2023-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symbol1031
人们喜爱逗留在区域的边缘,而最后选择区域宽敞的中间地带,主要源于人类寻求安全的心理。
喜欢与人交往是人的天性,而保证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也是人类的本能,而靠窗或者靠近边界的位置恰好保证了这两点的同时满足。
坐在窗户旁边的人,既可以实现和周围人的交往,而边界的阻挡,个人领域中有一半被物体遮挡,又会使自己在外在空间内尽量少地暴露自己。
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相对安全的状态时,遇到突发状况,无论是停留观察还是迅速反应,都会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可以说,边界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掌控全局的视角。拥有了自身的安全保障和全局掌控之后,个体才会逐个地观察身边的人,在可搜索的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和判断,最后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哪个人攀谈,或者试图交往。
另外,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个叫做“个人空间圈”的透明气泡,它无色无味,不可察觉,也无法触摸,却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距离。
处在边界的人会比处在中心的人更容易通过离开区域的方式,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圈不被入侵。当交往中的对方太过靠近自己,甚至进入到个人空间圈的范围内,处在边界的人会拉开彼此的距离,以保证私人空间的完整。
按照兵法上来说,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是维持心理安全感的一种计策。
今日心理学学习~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