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朗读者》复盘

2022-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语晨在成长

刚刚花了一个小时25分钟,第3季《朗读者》当中的第5期《三十,又怎样?》

主持人董卿,她谈吐大方,说话的语速恰当得一,从外貌形象上看非常地有气质,从她所说的每一个字字句句里面,能感觉出她读过很多、很多的书。

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靠打扮得来的,而是靠一个人的诗书内涵撑起来的。

看完《朗读者》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需要在黑黢黢的隧道里缓慢的爬行,随后才是看到光的影子。

朗读者的这一期节目,总共有5位比较厉害的人物出场,每一个人在离开朗读者的讲台前,都会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

第2位是姚滨,他是花样滑冰国家队的教练,从他手上教出的很多学员,都拿了世界冠军。

他朗读的选段内容,出自丁尼生的《尤利西斯》

在这个选段中,我喜欢的句子:虽然我们的力量已不如当初,以远非昔日移天动地的雄姿,但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

第3位,是姚滨的学生,申雪,她拿过冬奥会的奖杯,也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为了练成优美,而高难度的动作,她一路走来刷过很多很多次。

申雪朗读的作品片段,出自冰心的《谈生命》。

在这个选段中,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终于有一天,它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她已到了行程的终结。

第4位,是北京人民医院的脊柱外科专家刘海鹰,他亲手治疗过的病例已达1万多例。

是他让许多脊柱侧弯,脊柱变形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尊严。

每一个周六日,他都会去到一些边远的地区,为那些走不出大山的孩子们义诊。

不为自己能得到什么,只有那些有着这方面疾病的孩子们,能够重新找到对生活的希望。

这位专家,在国外学习精湛技术时,就非常的刻苦,同时加上自己的家庭情况,也不是很好,因为他自己曾淋过雨,所以想替他人承担。

刘海鹰在离开朗读者的讲台前,敬一丹的作品,《床前明月光》中的一个片段,献给自己的母亲。

在选段中我比较喜欢这一句: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得妈妈希望的那样好。

第5位是演员周迅,她从开始演戏到现在,已经演了整整30年了,她的共情力很强,

也尊重每一个角色, 同时也在用五脏六腑演好每一个角色。

很喜欢她在与董卿聊天时,说了一段话:“20岁到30岁还不用愁什么?30岁到40岁也还好,40岁以后,就会焦虑自己会衰老。

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走出来,虽然,焦虑不是经常会有,只是时不时的。

但这两年,我想通了,衰老是不可改变的。

我不能再去演一些,年轻可爱的角色,我只能演一些我自己,从未演过的角色。

毕竟人还是要向前走的,别人喜不喜欢,都没有关系。”

周迅在离开朗读者讲台前,朗读了辛波斯卡的在《一颗星星下》。

在选段朗诵中,我比较喜欢这句话:“我把偶然成为必然,而向它道歉。万一我错了,我就向必然道歉。”

第5位也是最后一位,叫做周克希先生,他是一个从数学30年,随后从文30年的人。

人生也就那么两三个30年,而他在一生中却做了两份职业,他有10年的时间记,一边研究数学,一边翻译的文学作品。

他是法于翻译方面的专家,他翻译一个普鲁斯特的作品,花了整整的12年的时间,名字叫做《追寻逝去的时光》。

他在离开朗读者讲台之前,朗读的选文片段,也出自于这部作品。

很喜欢他在与董卿交谈中的4句话:

1.对别人可能是一剑封喉,而对我没用

2.所有的得,都是爱付出代价的。

3。不把作品打磨到最好,不拿出去

4.李尔克曾讲过一句话:“你要热爱你的寂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