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六神磊磊读唐诗》:不讲政治的王勃

2023-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安然如你

“初唐四杰”都知道吧?他们就是唐代初期,大唐诗坛上的第一个“男子天团”,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王勃,初唐四杰中的第一位,他的《滕王阁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也是咱们上学时必背的古文啊。

说来惭愧,想当初背的好辛苦,到现在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了,也就只记得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了。

据记载,王勃从小就才气过人,十六岁时就当上了“朝散郎”(当时文散官的一种,从七品)。后来到了沛王府,担任高级伴读书童。 这个沛王李贤可是大有来头的,他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后来一度还做了太子,离当皇帝就一步之遥了。

按理说王勃跟着沛王做事,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可王勃有一个毛病:不讲政 治。我想,可能王勃太年轻了,年轻人,又有才华,哪里懂得讲政 治啊?

沛王喜欢斗鸡,经常和弟兄诸王们比赛。跟着一起玩乐的青年才俊王勃一时手痒,便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檄英王鸡》。本来没什么恶意,只是一篇开玩笑的恶搞文,却偏偏捅了马蜂窝——此文让唐高宗李治看到了。

在那个年代,皇子之间的竞争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而且,王勃调侃的两个人沛王和英王之间的关系尤其敏感,唐高宗喜欢沛王,而武则天偏偏和沛王关系紧张。要不说王勃不讲政 治呢?这么敏感的关系,他不知道避讳,反而拿来开玩笑,那还了得?

所以,唐高宗李治勃然大怒:这写的啥玩意?这不是挑拨我儿子们之间的关系吗?这个王勃也太大胆了,叫他滚蛋!

所以,王勃就被轰出了沛王府。

几个月之后,无处可去的王勃开始四处游历,踏上了崎岖的蜀道,从繁华的京都长安来到了风景壮丽的蜀地四川。

正是在蜀地,王勃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体会到了羁旅游子的心情,气质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过去的洋洋自得、意气风发渐渐磨平,他身上渐渐多了一丝幽游孤愤、耿介不平之气。

正是在蜀地,他发现过去大家在宫廷里所写的那一类诗,充斥着空洞的辞藻,无病呻吟,根本无法表现眼前雄奇的山川,也无力抒发胸中的浩叹。他开始直抒胸臆,开始描写更广阔的社会现实。

正是在蜀地,王勃得到了新生。 

正是在蜀地,王勃遇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中的第二位——卢照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对他的个人生活虽属不幸,可对唐诗、对中华文化,乃至于对他的个人成就,实属幸事。

如果王勃还留在王府和宫廷,继续当他的高级伴读书童,大概只能留下一堆《记一次盛大的早朝》《记一次精美的宴会》《记一次愉快的出游》之类的诗。他的成就不一定能超过上官仪,而唐诗中却将永远没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