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年入百万,先要实现人生阶层的跃迁
大家好,我是阿聊。
我们都知道,年入百万是多数人的目标。
但是很少人能做到,不过我们观察之后可以发现。
一个高手的成长轨迹并非是线性的,是在时间积累后快速跳跃升级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成长的形态有两种:
第一,通过勤奋、重复、大量练习,实现自我迭代。
第二,通过趋势、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实现自我迭代。
迭代和跃迁是双螺旋结构,先自我积累,找机会跃迁,以新能量为基础再次积累,完成下次跃迁,循环往复。
那怎样实现跃迁?
一、哪些特质让人无法跃迁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没跃迁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1、无法管理自己
前几个月的热搜不知道还记得不,彭于晏的自律上了热搜。他可以用他的灵魂指挥肉体,拍一部戏学一个新技能,体操、手语、泰语、潜水、拳击、自行车等,被誉为娱乐圈的学习机器。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没有驯服注意力和欲望的能力,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你的时间、思维被完全打碎,大脑就会变得空空的。
2、过滤不了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能听到的课、能看到的书、能做的事情几乎都是无穷无尽的。
简单举个例子:
网上看到的话怎么判断真假?
观点不一致怎么判断谁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在努力,怎么找到自己的抓手?
3、无法链接写作不理解系统的人
专业是细分为代价换来的,我们需要链接才能发挥彼此最大的优势。
否则,只能被困在低水平的领域,难有建树。
二、跃迁的正确方式有哪些?
自我修炼、联机学习、破局思维都是很重要的,看看高手战略,先要有心法,才能看到高手的动作。
高手的战略有哪些?我们一点一点来说。
三、紧盯高价值,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这是对他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
泰德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低。他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泰德在《击打的科学》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
所谓的甜蜜区,是指击中概率较高,适合于把球打到合适区域的击球区。
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棒球比赛有两类击打者。一类人是什么球都打,每次都全力以赴。另一类人他们只击打高概率的球,并不追求全垒打,只求把合适的球打到没有防守队员的地方。
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泰德显然是后者中的高手。
那巴菲特从泰德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他学到的东西叫作专注于高价值区。
巴菲特说:“投资是一个永不停止的棒球场,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
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很多时候)人们会喊——打啊!
“别理他们。”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
棒球之神泰德的击球理念: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你看,高手都是持续在做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紧盯高价值,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四、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记住世界第一高峰、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世界首富是谁、但往往没有精力也没有意愿去了解后几名。
在一个系统里,头部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大概占40%,第二名是20%,第三名是7%~10%,其他所有人共分其余的30%。
头部会带来很多的关注和个人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会提高你能力的溢价,带给你更高的收益。
两个要好的朋友在一个高中念书,因为B在高考的时候身体不适,所以考到了二流的学校,而A进入了一流的大学。
A马上就会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实习机会和更高级的人脉圈,这个时候即使B也同样努力,他们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每一个小的成功会将你送往更大的成功。
在复杂系统中,微小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结果的巨大差异。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在创投领域有一个规律叫“C轮死”,说的是大部分企业在B轮融资后拿不到C轮融资,然后快速死掉的情况。
为什么会在C轮死掉呢?
因为同一领域的企业在B轮融资后,就能看出谁是行业里的头部,风投只会投资给有明显优势的企业。
因此头部企业的优势会在C轮后进一步扩大,之后的战斗只不过是打扫战场。
如果你在一个领域无法成为头部,还有一个成为头部的方法是:开辟一个新的细分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头部。先成为小头部,再成为大头部。
五、专注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最宝贵的资源集中到一点,打最高的输出。
假如一个聪明人,智商和精力都是常人的两倍,这很厉害了吧。但如果他同时分兵3个目标,那他很快就会被这3个领域的普通人超过。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想这三个臭皮匠一定不是在单一领域尤其是军事战略赛过诸葛亮的,因为这个领域诸葛亮够专注,而且是头部。他们胜出的领域,很可能是各自不同的方向。
许多聪明人最后一事无成,是因为越聪明,眼界越开阔,机会越多,可能越多,领域越多,一做就有小成,轻松歼灭低级选手,更加觉得自己厉害,所以越不专注。
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专注是聪明人的第一护城河。
对弱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进攻策略。对强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