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只需4步,带你告别育儿焦虑和情绪内耗!
一说到育儿这个话题,我相信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焦虑的。
连樊登老师都说:焦虑的人并不孤单,育儿焦虑的心里正在全世界蔓延。
但是焦虑真的是一件坏事吗?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正确应对育儿焦虑?是否有方法可以有效利用焦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就来一起读读这本《告别育儿焦虑》吧。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妈妈和孩子都轻松的情绪管理法。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书中介绍的方法不止可以应用在育儿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焦虑和情绪问题,都可以用这套方法来解决!它真的是一本万能之书!
它的作者是日本的小尻美奈,是一位资深育儿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因此这本书从非常专业的角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理论+案例+漫画的形式,教给我们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并为家长们提供一套非常科学和实用的方法,让我们正确应对焦虑,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实现更加轻松自在的人生!
这套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正确看待育儿焦虑
人类之所以焦虑,是由于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畏惧。也就是说,焦虑来源于我们对于确定性和稳定性的过度追求,以及我们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按照我们设想的路径成长,但是事实却事与愿违,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焦虑的原因。
作为家长,我们努力想要通过学习一套育儿理念和方法,让自己家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标准的育儿方式,只有健康和适合自家孩子的育儿理念。所以这样说的话,缓解育儿焦虑的方法,就是去和孩子一起创建和制定一个专属于你们自己的亲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当我们为此而焦虑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它当作一种情绪而已,我们需要去重视的是藏在我们焦虑背后的“小怪兽”,它可能是你真正想要守护的东西,可能是对你来说蕞重要的东西,可能是你自己深信不移的价值观,是你自己的内心对梦想的追求......
它们在你的意识里出没,你不曾留意过它们,可它们却通过“焦虑”这种外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并将孩子做为盛放它们的容器,让你把这些内在需求通过他们去实现。
而实际上,我们需要解决的垮了是自身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成长,当孩子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去引导他们独自爬过那些高山,而不是忧心忡忡地看着远处的高山,担心着如果他爬不过去可怎么办。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指引,才是给他们蕞好的礼物。
第二,记录“情绪日志”并找出焦虑来源
既然缓解育儿焦虑是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察觉和记录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记“情绪日记 ”的方式,弄明白到底哪些事情会让我们焦虑,哪些事可以让我们开心,在书中作者称之为“愤怒日志”和“日志”。
通过记录,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引起我们焦虑的,通常就是那几个固定的事件,或者是同一类事情。也就是只要某件或某类事件发生,你的焦虑按钮就会被触发,那种疲惫和无力感就会席卷你们全身。
我们把这些影响我们情绪的“小怪兽”揪出来之后,可不要先着急处理它们,而是先去解读一下它们到底是真的小怪兽,还是一个伪装者。 正如在书中作者所说,我们只对“有必要生气的事”生气,而对“没必要生气的事”放开心态,那么如何来划分呢?
我们要看清焦虑背后的负面情绪到底是什么,比如有的焦虑是担心和不安,有的焦虑是羞耻和为难,有的焦虑是伤心和遗憾,有的焦虑则可能是“杞人忧天”,看清了这一点之后,有的焦虑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有一些焦虑却不是那么容易能被看清的,这就需要处理焦虑的下一个步骤了。
第三,正确评判所谓的“应该”,重新思考和定义它
我们之所以会被焦虑左右,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无数个“应该”,如果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心目中“应该”的目标,我们就会感到焦虑,会担心这会影响他的未来,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等等。
而实际上,我们心里的这些“应该”,都是正确的吗?都是适合我们的孩子吗?这些“应该”到底是如何在我们内心扎根的?我们只有重新审视这些应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追溯这些“应该”的根源,它们通常都是产生于我们在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或是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或是在目前仍然适用的。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书中所提到的“三个箱子法”,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我们心中的“应该”。
第一个箱子:写下导致我们焦虑的事情,也就是孩子的要求或是行为。
第二个箱子:写下你所认为的“应该”,也就是你认为的正确做法。
第三个箱子:对这些应该进行改写,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从客观角度思考孩子要求合理性,以及自己的“应该”是不是要求太高,是不是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是不是孩子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思考过后,可以和孩子交流你们双方的想法。通常情况下,家长很容易自以为事地认为,自己的“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却不尊重孩子心中的“应该”。实际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和理解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育儿焦虑,还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行动力、思考力和决策力。
书中还介绍了一个“四象限法”,就是把事情按照“能否改变”和“优先级顺序”分为:重要,不重要,可以改变,不可以改变四个象限。
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放宽对这些事情的控制程度,同时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不管我们焦虑与否,它们都会存在。所以我们要勇于与之和解,坦然接受现实,而不是永远为之焦虑。
第四,有效缓解和释放焦虑的几种方法
当我们把那些焦虑和压力分门别类的分析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去处理那些可改变的事情,或调整内心的“应该”,这是一个过程,如果想要更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改变,可以通过记“变化日志”来实现。
改变不需要大刀阔斧,而是水滴石穿,只要保证自己是不断进步的状态,就是对自己蕞好的激励。
同时在这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种控制情绪,增强自信,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
1.写成功日记。将自己的成就事件(无论大小)都记录下来,当你不自信的时候,就去翻看这些高光时刻,马上就会元气满满。
2.用适当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比如和孩子一起把焦虑写下来,画下来,用刻度计标记出来,把它吹到气球里放飞,做深呼吸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把压力释放出来,它们就不会影响你们行动力。
3.运用吸引力法则。去想象自己或是孩子实现了某个目标之后的状态,那个完美的自己,去想象自己理想的一天,你就会变压力为动力,迫切地想要实现想象中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去更加努力。
4.有意识地控制情绪。如书中提到的“6秒魔术”,生气时为了不做出无意识的言行,先等待6秒,大多数妈妈都可以在6秒之后做出理性的判断。
当然,对于平时已经习惯了马上就表达情绪的人来说,这可能不容易做到,那么就可以循序渐进,先从坚持一周开始。除此之外,生气的时候还可以采用离开现场,内心默念“冷静咒语”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
结语: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指导家长告别育儿焦虑的书,但是其中的很多方法都非常适用于情绪管理。
情绪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但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负面情绪就会产生严重的内耗,使得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情绪,而不是处理事情,这就会大大影响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压力。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练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