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姑娘做寿衣模特:不知生,焉知死

2021-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飞过海样

前段时间,河南95后姑娘做寿衣模特一时间成了热点话题,于是在知乎有人发布了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95 后姑娘做寿衣模特?你能接受家人做殡葬相关行业吗?】

虽然提问的是对这份工作的看法,但我认为,本质上还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探讨。

“不知死,焉知生”,可很多人不知,因为不愿知,就像某博主曾经指出:「我时常觉得中国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 这三种概念,分别对应人生的三个支点: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我们很多人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可是教育这门课哪是9年就能修到的学分,特别是死亡的教育,我在想,当我们被《寻梦环游记》深深感动时,我们在感动什么?

想给这个女孩一个拥抱,因为她承受那么多的诋毁只因一些人对死亡的无知,我甚至有些佩服她,因为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气魄。这种气魄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当然也包括我。

记得小时候,我在路上捡了一些冥币拿回家,被家人看到后被暴打了一顿,还恐吓我下次再捡它就把我手给剁了。还有另一个习俗至今还存在,死者家属七天内一定不能去别人家串门,如果违背了,轻则数落一顿,重则断绝来往。可见对死的忌讳之深,现在都已经2020了,这个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所有与死亡的有关工作都会被打上晦气的烙印,除了这位女生的职业,还有法医、遗体整容师、安宁志愿者,比起 对死人的恐惧,他们经受活人的非议更多的多,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悲哀。

让死去的亲人体面地死去,是活着的人能到的最大慰藉。可是为了满足这个慰藉,所有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背负着非议,背负着所有的不理解,可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我想寻找到最深层的原因

当我看到下面这张表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原来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整个国家看待从容看待死亡的态度都那么脆弱,这是教育的缺失还是传统观念像铁公鸡一根都拔不下来。“好死不容赖活着”对于病床前痛苦挣扎的垂危老人真的特别受用吗?那些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就该受人非议吗

《在北京,2000万种死法》笔下从事殡葬行业的人们多数情况下都是沉默无言的,例如自称【尸神】不愿留名的Z先生,时常把脸转向车窗外。面对人们的畏而远之,他们选择寂静沉默,而这沉默包含着人类生老病死的理性与从容,远超于一切解释,一切喧嚣,一切反击。

愿我们保持理性,不求感同身受,但求对他们尊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