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拒绝33万年薪的原因让全校师生肃然起敬(必读精华,建议
应届毕业生拒绝33万年薪的原因让全校师生肃然起敬(必读精华,建议收藏)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家放心,绝对不是标题党,内容的原型人物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
本人从事过很长时间的学生工作,因为认识很多学校的学生,和很多大学期间就比较牛的人打过交道。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学校的经历还可以,但是认识这些人之后才真的明白了什么是人外有人山外有人。
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我们那个时代学生身上没有的智慧光芒,感受到了久违的热血澎湃的气息。
时而悔恨自己当年无知,时而又因为认识这帮人而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在刚毕业不久就认识了这些人,成为他们的倾听者,见证这些人物成功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努力,坚信和内心深处的煎熬。
这些故事精彩而不失跌宕,恢弘而不失格局,大气而不失计较。
其中比较精彩的《学生会主席玩淘宝年入百万》、《做了一年的大学生线上水果团队为何能卖300万》、《毕业一年后她成为三家公司的老板》、《兼职为何职业化,驾校代理如何做到年入百万?》、《流量时代还是数据时代,其实很简单,二者兼备必得天下》、《专升本期间农村大学生赠与弟弟12万彩礼钱》……
这里面的故事太多太多,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为何一个应届毕业生拿到33万年薪的offer却拒绝的故事,故事真实,请大家准备好瓜子咖啡,文章有些长,但绝对干货有帮助。
(看到这里就可以先收藏点赞了!)
他是如何拿到这份offer,如何把自己的‘卖身契’签到如此高价,又为何拒绝了这份offer。
接下来我们来一步一步分析。
同学A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家里没钱没势,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
大家都知道,在大学其实是有一门课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与其说是课,不如说是一门提前做自我价值提升的窗口。
而恰恰是这节课改变了学生A的大学四年。
前段时间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段子叫《好学校和坏学校的区别》。
中间有这么一句话:“好学校你一进去之后你看老师感觉挺牛逼,老师看你也感觉挺牛逼。差的学校你一进去老师看你像个傻逼,你看老师也像个傻逼。”
我们在高中经历了素质教育最严苛的三年,但是进入大学之后除了一线985和极好的211学校极度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其他的一类学校和二类学校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变成了单纯的抓‘教育。’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清华如果一天不努力感觉就会被几百人超越,因为在这里努力的人太多了,甚至已经超过了高考时候的紧张。”
而普通大学的学生却过了悠哉的生活,被爆出学校强制劝退学生因为学生从来不去上课,整天在宿舍打游戏。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大多数人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已经可以放松了。
但是今天的这个主角却没有。
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他把自己的人生做了清晰紧凑的规划。
1. 大学必学技能
2. 大学必看多少本书
3. 大学必做的三件事(社团、创业、实习)
下面我会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阐述如何让自己炒掉33万年薪工作,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方法,别眨眼,请看到最后。
大学必学技能
01
PART
Axure、Photoshop、PPT、Excel(数据透视)
关于ps和office我曾在《大学生如何赚到人生第一个10万》中写到其重要性,包括如何去赚钱,细节等等,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查看链接。
大学必看多少本书
02
PART
很多同学觉得推荐把网红推荐的书单看完就行了,比如说《羊皮卷》、《鬼谷子》……诸如此类的书,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同学A分享给了我一段话,今天分享给大家:
当我看不懂他人时,我开始学“性格色彩”;
当我记忆不够强时,我开始学“记忆宫殿”;
当我阅读力太小时,我开始学“全速阅读”;
当我时间不够用时,我开始学“时间管理”;
当我觉得包袱重时,我开始学“断舍离法”;
当我感力不从心时,我开始学“大成拳论”。
他大学期间看了400本书,几乎相当于3-4天一本书,其中涉及到经济、财经、统计、电商、国贸、心理学、历史、文学、金融、投资等等……
大家可能觉得在大学没有必要看这么多书。
但是我举一个例子,你就觉得这是必要的。
同学A在大学期间读了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一本关于金融论一书,其中写道金融泡沫来临之前,唯有一个能保值升值的,那就是房子。
他看到这本书后让他爸向亲戚朋友借钱在省会城市买了2套房,他和他姐一人一套。当时的市价是6785元/平。
而现在的市价已经涨到18000左右。
看到这,你还觉得读书不重要吗?
读书方法:
03
PART
他看书的方式方法和我不同,我个人看书喜欢带一根笔,一个笔记本。但他看书却不是,从头到尾读完一遍,而后一周后用思维导图将这本书的内容写出来。
这种方法叫做大脑痛苦记忆法!
这种方法的来源是人性本身。人对痛苦的记忆记着的时间永远是最久的。
过程痛苦,因为记忆是有时限的。
回忆的过程虽然很痛苦却让他本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力更深,效果反而比我这种用笔记的人更好。
他说,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的时间长了,看书的效率会加快,回忆的过程反而能清晰的将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大纲罗列出来。
听到这,我有些明白了,书的目录是支架,内容是血肉。
如果框架有了,血肉的填充反而简单了起来。
这种读书方法既能锻炼人的阅读速度,一目十行其实并不是尽头,按照这种方法读书积累的越多看书的速度就会越快。
读书会让人内敛,写作让人自明:
04
PART
一个人取得成就之后就会锋芒毕露,但我从他身上却并未体会。我本身做学生工作,反而在很多没有任何突出亮点的大学生身上感受到他的骄傲,他们的“锋芒”,他们的讥讽和不屑。
而读书多的人一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特别好相处,如沐春风,平易近人。
举一个读书少的真实案例。
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去一家上市公司面试,这家公司很牛,市值3000多亿,里面高大上,经常有外国人在里面谈项目。
他把他的经历告诉我,说他经历三轮面试,三轮面试中的两轮中的负责人都说他很浮躁,唯有第二轮的面试官觉得他不浮躁而且是真的懂很多东西。
写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哇塞,上市公司三轮面试哎,很牛了。
确实很牛。
但是问题不是出现在这里。
第一轮面试是人事经理直接面试,一个拥有11年人事经验的老人力资源看了他的简历就直接说他是一个浮躁的人。
什么原因呢?
两方面:
1.跳槽了两次槽。
2.经不起别人的否定。
跳槽并不可耻,现在社会已经很常见了,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但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二点上面。
我们说,都喜欢和倾听者交流,因为舒服,一吐为快,吐到尽兴。但这位朋友却不是这种类型。别人否定他,说他浮躁,他就开怼,开始反驳解释,沉不住气。
我最终把这种症结归结为读书少的原因是因为他确实是读书少,不懂内敛,觉得自己懂得很多。
第二轮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数据理论和社群理念和市场总监详细阐述。说实话,他能进入第二轮也确实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不然人事经理不可能让他过。市场总监觉得这是个人才啊,竟然把这块说的这么详细。于是乎为他引荐了董事长。
而董事长的第三轮面试进行的时间不到十分钟,他就灰头丧脸的出来了。
过程是董事长认为他的理论和实践并不相符,因为董事长认识阿里巴巴的数据营运总监……
这件事他吐槽了很久。
于是乎,我就给了他一个经验,我说你把你的理论和经验写出来,既然你认为是理论,而且极度自信,那么好,你写出来。
他真的写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其实和读书多少是成正比的。
读书读的越多写作就越流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都不是问题。但是他真的写的时候终于发现其实他懂得并不是很多,而且写得过程中很艰难,挣扎,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我写这个标题的原因,你认为你行并不是真的行,如果行,那么就写出来。写出来之后给自己看看,给别人看看,如果真的被人认可,就真的说明你真行。如果得不到认可,就说明你的骄傲,自大其实是可以再磨炼磨炼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
05
PART
这个标题是不是太老了?
是的,但也是真的。
在古代,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说。
黄金屋从哪来?
读书,科举。
其实现在也差不多,读书成功了,就能考上大学。
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工作属性。
是的,工作属性变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现在社会其实就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考上大学之后你有机会参与到更高阶层的工作,而没考上大学的,甚至没考上的大专的,工作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狭窄了。工地水电工、简单销售、理发师,厨师、技工……诸如此类的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的标志性代表了。
学历低代表着社会阶层。虽然没人说,但其实已经定性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上文提到过一个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因为看到资本论,看到金融泡沫让他父母买了两套房子。
我现在给大家算一下价值多少?
(18000-6785)×200=2243000.
200多万算黄金吗?
当然!
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但是他大学期间就完成了!
还有吗?
当然!
我把他的简历给大家看一下。
看到这些可能很多人没什么太多的感觉?
不就是在腾讯实习吗?
算不得什么厉害的成就。
但是你看到我画出来的部分了吗?
做新媒体和社群的人应该都知道引流和裂变的难度有多大!
群转化率3%,APP引流40%,46元引流4000+,降低成本1000%以上,裂变率达700%……
这些数字有谁能做到?
新内体大咖?
专栏作家?
别闹了,我本人就是做新媒体、社群的,在上海上市公司内部最新的社群运营方案就有我的心血在里面,我本人都不敢说在专业的角度上比他做的更好。
而且我也看过很多收费的“专家”写的文章讲的课,说实话,狗屁不通。
会的藏着掖着,不会的更要藏着掖着。
不然露馅了怎么办?
但是在和这样的人聊天的时候我却没有感受到任何锋芒,你说可不可怕?
这种人已经能将情绪管理的不泄露一丝一毫,可以说已经是成功级别的了。
他怎么能做到这种地步?
难道是天生就会的吗?
当然不是,看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钻研多了自然就会了,会了,自然就懂了,懂了自然就能做出来。
看书重不重要我就不再赘述。推荐几本书给大家。
公关内幕看《门后》
价值投资看《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在19岁时读到了华尔街传奇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著作的这本书。巴菲特说道,这是他生命中最幸运的时刻之一,因为这本书让他建立起了自己的投资知识架构。
一书世界文坛成神看《飘》
陪伴你的永恒《百年孤独》
清华校长荐书《从一到无穷大》——校长寄语这样说道:“这是一本经典的科普读物,他希望学生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科学魅力,启迪科学梦想”。
做销售必看《狼道》
突破思维《系统化思维导论》、《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认识世界看《人类简史》……
好了,看书的好处我们先说到这里。我们接下来说的是,他为何会让bat、TMD愿意花重金去挖他。
大学必做的三件事(社团、创业、实习)
06
PART
为何从社团创业和实习三个角度去描绘。
三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团队协作,与人相处。
社团的工作让他学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搭建团队,构建自己的团队,让团队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活性。
他在社团中学习的和我本人的经历有些相似。社团的磨砺让人慢慢成熟,而一年多的社团工作,让他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得到人的信任,如何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如何激发他人的积极性。
社团打磨一年的经验带到了他的创业和实习中。
实习有多重要?
实习和实践其实是一个意思。
实习积攒经验,实践出真知。
两者都是在体现学习力和执行力方面。
在上文我们提到了要多看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以真实的案例举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例子。
很多机会都是在书中产生的,而且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
知识变现的社会。
是有知识的人赚没知识人我的钱,是懂的多的人赚懂的少的人的钱,是先知道的赚后知道的钱。
在研究社群前我曾经研究过大数据,当年是16年10月份,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前夕。我把大数据理论和我的同学阐述,把怎么用知识赚钱的理念和我的同学们说,他们听完之后表示不理解,听不懂。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知道樊登读书会会员制,吴晓波专栏会员制,知道喜马拉雅很多专栏也是付费制,知道知识星球是知识付费的产物,知道社群变现不在是单纯的服务制……
那么所有的这一切中体现的都是知识财富。
这才是读书的重要性,积累的重要性!
那么是什么实习都可以增加自己的砝码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看下简历:
这位同学的实习经验大家能看到几个特征:
1.方向一致,所有的实习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
2.内容一致,所有的实习内容都是产品品牌运营这块
3.方法一致,都是精细化的社群和数据方向
并非说你实习就能够提升自己,而是方向要一致!
我们如果做运营,就得做到精细化,做到精通。
而不是你今天去金融公司实习,做了证券实习生,明天去了房地产做了销售,后天去了摄影公司做了设计……
这种实习是最不值钱且最浪费时间成本的。
现在公司需要的是人才不是裁人。
你在某个领域比他们公司培养了几年的老员工还牛,上班就可以直接工作,不需要人力物力成本的太多培训,难道不值得高工资吗?
就好比打井一样,一个人一直挖了几十米挖到了水救了自己,一个人挖了几个十几米没挖到水渴死了是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懂了吗?
好的实习机会怎么找?
07
PART
我以美团为例,很多人把方向放在春招秋招上面。
但是说实话,如果是普通本科,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类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不是不想接触,而是人家不愿意来你学校。
人家要招聘的是人才,不是学渣。
这篇文章针对的主体其实还是普通本科学校。
我现在给大家一个窗口,大家自己去看,去学习。
步骤如下:
一.写简历——模板已经截图给大家了。
过程:
1. 是否会多项技能
2. 你会的别人是否需要,对症下药。
3. 你的专业能力强不强,是否实习专业对口。
4. 做过什么牛皮的事,提升自我价值
5. 不要写无关紧要的学校事情,别人嫌烦会直接pass掉你
二、网投——找行业巨头公司
上面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都有,详细的工作岗位。
腾讯的在底部。翻到腾讯网最底部就能看到了。
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都有,一般这类大公司都有比较好的校园政策,而且愿意培养优秀的大学生。
所以想进这类公司,你得必须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
三、哪怕不要钱都要进去,比如找公司的人介绍,有熟人更好,再有就是直接去公司找人事面试,这招我试过,大多数都能直接过。
实习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自己经验和光环的阶段,给钱最好,不给钱也不要介意,因为这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毕竟大学生实习期间转正的不在少数。实习等于是公司储备人才,毕业之后留下来的机会十分大。
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充分。
比如公司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类型,那么你一定要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这样的人,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做这份工作规定内容以外的事,那么这样你就牛皮到了极致了。
你一个人不仅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还超过了工作的要求,属于多重人才,一人做多人活,不可替代品,这就值钱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为何敢拒绝33万年薪?
08
PART
社群精细化运营、社群裂变运营、产品运营、产品包装、产品设计、品牌包装、品牌设计、加上文案和软文写的比较好,社团工作和实习工作学到的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人凭什么拿不到高薪?
我上面提到的不可替代品就是这个意思了。
一家公司可以招一个产品运营、但是替代不了他的社群运营能力,可以再招一个社群运营的人,但是代替不了他的ps设计能力,可以招一个设计会ps的,但是代替不了他的品牌方面造诣,可以招一个品牌运营,但是替代不了他的文案能力……
他拒绝33万年薪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北京有一家互联网巨头给的待遇要超过这个数字,具体是多少我也没问,可以超过40万,也可能是50万。
总之,想找到好工作前提是先让自己变得值钱。
最后总结一下:
上文我提到了社团,却没有详细写,因为这个大家都懂,就不详细写了。
关于创业这块也没详细写,这个篇幅很大,我已经在《大学生如何赚到人生第一个10万》中写的比较多比较全,比较详细了。而且具体的细节都描述出来了,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如果想了解可以去看看。
其中大学其实是有ps和office中的相关课程的。如果没选的,建议在选修的时候作为首选。
而这其中,社运运营、裂变产品运营都可以学习,这个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而立大叔》中学了很多文章是关于这一块的,感兴趣的也可以去关注一下。
但是产品品牌的包装设计就必须会相应的技术,所以这里面我说的关于ps和office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我以一个真实的朋友案例写了这篇文章可能大家的感触更深一些,毕竟优秀的人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最后的最后,呼~~~
看完的朋友们如果觉得还可以,写的挺认真的,点个赞收藏一下啥的啊,写了半天,腰酸背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