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读起来
早饭后的诵读已经成为每日生活的规律性事情。
这样的时光有时候温馨,有时候急促......不要以为和孩子一起读诗就天天春风拂面的,那是电影中的画面。
实际上,孩子厌倦,不想读的状况时有发生,女儿对于读诗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倾听和感受,大部分时候是“读完啦”,潜台词是完成任务啦。
妈妈布置的任务是主要因素,要说产生兴趣,绝对还是要引导的。
“谁都知道帮助儿童学习是艰辛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唯有那些肯付出心力,关注儿童成长的父母才是负责的成人—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而不仅仅是生物学和法律意义上的父母”薛老师书里说。
《日有所诵》里面的诗是很适合她这个年龄段阅读的,有的活泼有趣,比如:
作业机
[美国]谢尔 · 希尔弗斯坦
作业机,哦,作业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
按下按钮,等上十秒
你的作业就会出来,
又干净,又 整 齐。
来看看—9+4 =?”答案 是“3”
3?
哦,我的天!
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这样的诗充满童趣,顽皮力,想象力,也是给孩子的甜美精神食粮。读的时候嘴角不自觉上扬,有种轻快和调皮,孩子应该都想要一台作业机吧,女儿读的时候也摇头晃脑,很是开心。
对于这样的诗: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女儿就缺少了意趣,不了解诗的意思,像我小时候一样死记硬背,没有情感。
这样的诗一方面需要铺垫中国历史,了解时代的文化背景,诗人的经历和情感,而后才能进一步去谈聆听诗,读懂诗。
显然这些对于女儿来说缺少了,但个人认为,这时候并非要每一首都去弄懂它的意思,在大量的重复诵读,不求甚解中浸润,让韵律和语感一点点渗透,这是需要时间的。
牛奶要喝,米饭要吃,坚果可以补,现在读的这些故事,儿歌......就是精神上的牛奶,米饭,坚果,多食用,对身体肯定好的,那吸收也是无形的。
总不能因为她不喜欢吃某个食物就不吃吧,得想办法让她吃下去啊!
早上她匆匆忙忙“完成任务”,能感受到她不想读,只是这个时候正面冲突肯定不好,看着离上学的时间还有会,我不紧不慢的拿起《日有所诵》读起来。
读的时候,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感伤,一会儿平静温柔,女儿安静了,收拾着书包,没有刚才那么匆忙了。
看来还是要身教。你不喜欢读,我读,把这些诗读出快乐和宁静,看你要不要一起来。
就这么定了,以后每天早上,我先大声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