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说中蕴含的教学论含义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求真尚贤

邯郸四中    张建新

读《课程的逻辑》第十四章《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关于知识隐喻的舞蹈说中蕴含的教学论含义,有了全面认识。

基尔提出了“知识即舞蹈”的隐喻,认知过程是一种舞蹈。所谓“理解”可以视为“舞蹈”本身。倘若“认知过程”是“认知主体”同物理的、社会的环境之间通过交互作用互惠地进行相互对话的关系,所谓“知识”就是作为其结果而产生的思考与行为的范式。

基于“知识即舞蹈”的隐喻,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论含义

1.知识的关系性

所谓“知识”,就是关系的现实,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而是所应从事的活动。“认知”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某种方式。基尔用“舞蹈”描述教与学关系,认为教与学是动态性的共生的舞蹈。不仅认识经验与实在,还是创造经验与实在,都是通过“舞蹈”进行的。任何事物、人物、观念、事件都是作为“同我们有关系的东西”来经验的,在我们有意义的相互行为中获得实在。经验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主体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在多种互动中获得认识、创造经验与实在。

2.知识的活动性

知识是知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关系,知识本身是一种行为。知识是人类的实践行为,而参与起着决定性作用。知识是基于相互探究、帮助、沟通,得以保存、发现和经验的。活动与参与认知的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知识即参与,知识是活动。

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学生方法,让学习真正发生。

3.知识的社会建构性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物理维度和社会维度。无论哪个维度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与认知活动不可分割。语言本身不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操作语言的人们之间。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与认知过程的关联是明显的,是促进人类的社会性交互作用的要素。

知识不是在社会的真空状态之中,而是在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建构出来的,这就是知识的社会意涵。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在多种观点和思考的交互碰撞中,发展学生对于所有观点,特别是不同于自己的观点的共鸣,能够倾听某种问题的一切侧面,从而获得知识和真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