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书,如何写下一篇读后感?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318人  Eik

每看完一本书,如何让它留在脑海里,而不是简单的读完了呢?写一篇读后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很多人却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切入。写下一篇读后感,其实没那么困难。

一篇读后感大致上可以分为复述型和感悟型两类,复杂一点的就是两种类型进行中和。所谓复述型就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再讲一遍,比如可以用特别简洁的话概述一下事故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基本上只要把书看完了,再回来梳理一下人物关系,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故事就出来了。

如何梳理人物关系呢?我比较习惯于用画图的方式来梳理,画图有一个比较隐匿的优势,就是可以看出故事中配角所起的作用,但画图的劣势在于你需要记住好多人的名字,如果是中文小说人名会相对好记一些,但如果是外文小说翻译过来的,记住小说的人名是一件比较蛋疼的事情,我通常一般不刻意去记,只记住缩写后的人名,后期再结合搜索引擎。在百科的资料里,基本上都有完整的人物名字,基本上只要能做到看到人名对号入座即可。

画人物关系图谱,可以用思维导图,可以用PS,但我比较喜欢用纸和笔,因为用手写的方式是耗时最短的,基本上我都是先在纸上画出人物关系,后期再到PS里转化成电子文档。这里思维导图的局限性比大,因为人物一般都可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而思维导图只能做单向的。

感悟型读书笔记,说简单其实也蛮简单的,只需要针对某句话进行标注,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即可,后期回顾的时候你可以针对自己的这个想法进行更深一步的论述。

说复杂是对针对看完整本书之后,在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地方,写出一些想法,通常一般会卡在想法不多和懒惰上,很多时候把初步的想法转化成文字,其实用不了几个字,但恰恰是因为字数少反而完成度更低,因为觉得字数少算不上什么读书笔记。其实写读书笔记并不是一定要写出多少字数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开始写,写多了之后才更容易写出长篇论述的读后感。

最后我还想讨论一点,什么样的书适合写读后感呢?工具书比较难写,因为不是理论就是用来解释理论的例子,切入点基本是这个方式方法对自己的启发,以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效果如何,而这方面的题材,会更适合写工作反思。

比较适合写读后感的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书籍,因为写起来难度比较小,也可以写的比较主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