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场凶杀案

2017-01-16  本文已影响56人  安安的进阶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

一张破桌子、12个人、一场激烈的讨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大叔们演技爆棚,举手投足都是戏。随着对话的展开,案例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露出端倪。

无论是执拗地坚持、感同身受的愤慨、利益为先的考量,都与人物本身的境遇密不可分,除了看到凶杀案,我们还可以看到每个人心中的无奈。

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便不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场不同的凶杀案。

2.

故事的展开有些牵强,12位家长为了补考的孩子,扮演着陪审团的角色。而必须达成12:0结果的规定,引发了后面的讨论与碰撞。

开头较为沉闷,但静下心接着看下去,很快就会被紧凑的情节吸引。

十二公民,十二种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能从中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而随着案情推进,冲突迭起,我们的思绪也跟着电影人物一起思考、一起感叹。

1号:陪审团的团长主持人,大学助教,一直试图在维持秩序。

2号:精通数字,相信科学,使他改变立场的也是数据。可能是一个数学老师。典型的老好人形象,每次安抚情绪、劝和的总是他。

3号:出租车司机。最执拗的一个,看起来蛮不讲理,他认准一点:儿子不尊重父亲就是不对。立场是他对自身经历愤怒的投射,他知道自己对待儿子的方式是错的,却不愿面对真相。

他无视任何逻辑,他的推理有很多逻辑谬误:诉诸人身、诉诸情感、稻草人谬误、虚假原因等。

最终,他正视了自己的情绪,他不是认为凶杀案中的富二代有罪,而是认为动手打儿子的自己有错,认为离家出走的儿子有错。在情绪的崩溃中,他找到了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4号:房地产商,理智淡漠,他并不在乎案子本身。他也有自己的无奈,财富给他带来的除了尊重,还有阿谀和误解。他很有自己的主见,每一个疑点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面对事实,也能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改变立场,是一种富人思维。

5号:因被冤入狱而遭受过不公平待遇的人。凸显了公平审判的重要性,有些人的万一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万。他对案件中的嫌疑人感同身受,所以改变了立场。

6号:急诊科医生。理性,尊重生命,被合理的推理说服。

7号:杂货店老板,被学校叫来凑人数的。对富人又羡慕又嫉妒又阿谀,代表的是小市民的辛酸与挣扎。

8号:主角,一步步剥开案件的真相。有着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和坚持。

9号:空巢老大爷,对案件中作证老大爷的经历深有感触,所以发现了证据的不合理性。因为曾经在批斗中感受到支持的可贵,因此选择支持主角。

10号:老北京本地人,在城乡结合部靠出租房子为生,担心孩子入学工作问题,对外地人有偏见。

11号:政法大学保安,励志热心。高考落榜生,新时代农民工形象,有不错的素质。

12号:保险推销员,没有什么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立场一直摇摆不定。

图片来自网络

3.

电影剧本很有张力,通过每个人的故事来分析证据,通过证据来推动情节,又通过情节引发故事。

讨论结束,人物形象依旧在我的眼前,思考更是盘旋在脑海里。

电影里展现了太多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外来人口、高考公平、仇富……刻画了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每类人都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总体来说,电影情节精彩、演员演技爆棚、刻画人物入木三分,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每个人都很难摆脱自身经历的局限,每个人在看世界时都带着不同的眼镜,我们做出判断不是基于逻辑推理,而是经验和他人的看法。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独立思考、逻辑判断又是多值得学习的一件事。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场不同的凶杀案,我希望我看见的是事实。


End

安安,90后教师一枚

立志内在有逻辑,外在有情怀

专注自我提升

欢迎勾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