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言狐语35 | 长大后,逛庙会
本想一早就出发,到阳台看看天气,并不怎么好,而且电动车需要充电,所以等到吃完早饭八点多点,才下楼准备出发。可当推出电动车时,又发现有个螺丝松了,只好上楼拿螺丝刀把它紧上。出发前的小插曲,希望换来路上的一切顺利以及满满的收获。
八点半,总算出发了。天气有些阴沉,空气也有点凉,路上行人与车辆并不多,出城的大桥上也没堵车。记得庙会第一天时,与友人去办事路过那里,车与行人特别多,如今如此情形,可能因为已经接近尾声了吧,或者是时间尚早。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像如此盛大、闻名的庙会,此次前往却是第一次。从上高中那会儿第一次听说起,便一直想去一探究竟,只是没时机,所以一直拖到了今天。其实,就算是我们街上的“小满(麦)会”,距离上次逛会,至少也有十个年头了。
资料显示,有四公里的路程,不妨趁此时间,回忆一下儿时逛庙会的情形。
记忆里,在我们乡,小伙伴们有两次逛会的机会,一次是邹大庙的庙会,一次是麦收前街上的“小满(麦)会”,每一次我们都不愿放过。
那时候的孩子,也许真的是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太匮乏,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小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驱使吧,对类似逛会的事,总是充满了热情与向往。
春节后刚开学没多久,有的小伙伴可能就已经开始拿着日历算日子。若是逢会的日子没有节假日,便会失望伤心;若恰巧赶上周末,便满心欢喜,甚至高兴的手舞足蹈。
既然要逛会,又岂能少的了钱呢?虽然那时候觉得就算不吃不喝不玩,只是那么到会上走上一遭,也是极好的,但倘若有几枚硬币在手,岂不更加妙哉?
父母给的零花钱毕竟有限,所以,除了计算日子和在零花钱上精打细算,小伙伴们还要想尽办法积累钱财。从在压岁钱上与家长斗智斗勇到日常打酱油等跑腿钱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从翻箱倒柜卖纸卖铁买破烂儿到挖药草、搜蝉蜕换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想来,那时候真的是钱不在多,只要有就行,就算到最后哪怕没积累下任何钱,经历此番过程,也是十分美妙的。
赶会的日子到了,小伙伴欢天喜地,那劲头真的是走路都带着风的。三五成群,风风火火,若是会上再能遇上女同学,那就更甭提了,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好像一不小心就要飘起来、飞起来似的,着实让人担忧,唉……
我们村离街上比较近,小伙伴们步行就可以去逛会,即便是去逛稍远的庙会,也只需几辆自行车即可,车子越大越好,能多载一个人就多载一个。
那时候,小伙伴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我本人更是天生爱车子,所以,只是那段去庙会的风驰电掣的路程,都足以让我兴奋异常。就算是今天,我虽然骑的是电动车,但身边若是有自行车,我还是愿意去感受自行车的酣畅淋漓。原因无他,至少自行车不愿担心电量啊,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身体力行”减肥啊。
说实话,虽然如今已经出发了,其实具体位置在哪儿,一点儿信息也不知道,凭着记忆我到了大概的路口,只好停车、摘眼镜问路人了。看来记忆没错,下了大路进入小路,路上行人车辆还是稀少,也许真的是接近尾声了吧(真担心会不会已经结束了)。
过了几分钟,总算看到希望了,终于看到马戏团帐篷的尖顶了,掩映在村庄的屋顶与树林间,久违的场景与感觉,甚至远远的似乎都能听到声响了。
果然,拐了个直角弯后,小吃摊,游乐场,大戏台,扑面而来。
饱餐而来,且对于小吃,此次前来早有计较,所以小吃摊就先别逛了。至于游乐场与马戏团,等人多了再感受也不迟,而且觉得更妙。所以,直奔传闻已久的人祖庙吧。

进了牌坊式的大门,穿过大戏台前人群,来到正门,看来果真是接近尾声了啊,今天免门票。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不免感慨,不是本就该免门票吗?
因为是第一次来,也为了证明真的到此一游过,接下来不妨简单说一下它的大体位置分布。整个建族群面积并不大,坐北朝南,南北皆有门可通过,正门朝北,朝南的是一小门。
两门前都有供分流的铁栅栏,说明游客并不少,簇拥在路两边的是提供香纸炮竹等拜祭用品的商贩店铺,远远的就迎着你,异常热情。
进入正门,第一座大殿是玉皇殿,正中供着主神玉皇大帝,东边是王母神像,明显小了很多,西面则是几尊天王像,也属配角。

第二座大殿位于中间,就比较复杂了。主殿就是传说中的人祖,从碑文看应该是伏羲与女娲;东边是一系列偏殿,自东往西依次是求学宝殿陶、观音菩萨殿、武财神殿;西边偏殿则是三仙殿,至于是哪三仙,没进去看,就不是很清楚了。




东边也有一排大殿,坐东朝西,从南往北依次是忠义厅、阎王殿、药王殿、龙王殿,这一排大殿上面还有二层,估计也有所祭祀吧;再往南是一排民房,只在中间开了个小门。




总之,看势要满足信徒们的各种愿望与需求啊。
逛了一圈儿就出来了,出了正门,牌坊大门旁就有一台大戏,正赶上开场,就驻足留意了一翻。
林立的木桩支起木板搭起一座大戏台,墨绿色的围帐,暗红色的围帘,天蓝色的帷幕,白天不需要灯光,只有一阵丝竹管弦、锣鼓家伙在热场。
几分钟后,一切声响停歇下来,戏班负责人(不知是不是班主)请出了赞助人,介绍了情况,并表达了谢意,报了曲目,最后赞助人开始向台下分撒糖果,台下人看来很高兴,气氛一度高涨。
随后又是一阵热场,末了戛然而止,传来几声悠远的钟声,应该是设备机子放出来的,钟声过后,帷幕缓缓左右分开,锣鼓家伙这时更是震天响。
随即,一个花脸带着一群喽啰,风风火火闯了上来,一圈一圈地圆场,有慢渐快,小铜锣紧密配合疏密有秩,最后那个花脸占到高处,念了一段词,才知道是一山大王带了一群土匪要下山抢劫。念完后,帷幕落下,算是一个开场,接着帷幕再次拉开,正戏开始。


本想只看个开场就行了,可不知道是错觉,还是如今的戏曲改革了,感觉节奏似乎比以前快了很多。先是一白面书生路途遥远难耐饥渴,昏倒在了一坟地里,路过附近的一对父女搭救了他,书生自诉身世,父女可怜同情于他,女儿更是表现出一片爱慕之情,只是羞于表达,于是父亲帮忙牵线,书生也表示同意。
正当皆大欢喜时,开头的那群山贼土匪却来抢人了,几番争执,老父亲被贼人打死,更是要杀书生,这时一位白衣小将出来搭救,并送了书生一匹快马,但一看就知道也是一名女子,这时帷幕再次落下。
一幕起,书生没走多远,路途中再次遇险,这时候又出现了一对姐妹,山大王正高兴刚抓了一只百灵鸟,又送来一对凤凰,却没想到此姐妹武艺高强,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一番打斗,很是精彩。



后来怎么样了,就不清楚了,我想大概无非是书生高中,娶了三女其中一女,或者三女都娶了,于是洞房花烛夜,圆满大结局。不过,听身边一大叔说,最开始那对父女中的那个女子结局最悲惨,语气里满是唏嘘感慨,应该是一位资深老戏迷。
其实不仅节奏有了变化,舞台设备也有了变化。以前固定不变的布幔背景换成了可滚动变换的电子屏幕背景,原来那种拖着长线的固定话筒也换成了别在衣襟上的无线话筒,甚至有了随时滚动的字幕,可能为了照顾上了年纪认识字耳朵却不好使的老人,我觉得更多的也许是在照顾年轻人吧。
这是变化,也是在改进,你可以说技术改进是为了方便,但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些不得不迎合的无奈呢?
这样说也许会让人误解,不妨换个方式说,我们的戏曲以及我们的传统的艺人已经在想尽办法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然包括改进方式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传承。所以,此种迎合是应该赞同的,也是有必要的。
然而,了解于此,作为年青一代,倘若还无动于衷,那就有些悲哀了。
前天刚好重温了一遍电影《霸王别姬》,少年读书时就看过了。只是那时感慨的,是个人命运在面对时代大潮时的那种无力与无奈,就像影片中大师兄段小楼对程蝶衣说的,真不知道是这个世道跟你在较劲,还是你在跟这个世道较劲。长大后尤其最近再看此电影,可能更加感慨的是一个人对所喜欢的竟可以执着痴迷到如此境地。
这也许是好事,是那句“人要自己成全自己”的印证,但也可能是悲剧的所在,因为心中有喜欢的坚持,所以可以面对世事风云变幻,甚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扭曲倾轧,都可以不在意不在乎。可是当心中坚持与喜欢的都被时代世人抛弃遗忘了,甚至只作为附庸风雅的点缀时,该何去何从,是不是就应该一死了之?
有时会感慨,自己应该还是年轻的啊,可怎么越来越喜欢慢的东西,比如戏台上那个老生念白的腔调,感觉很有韵味,很是喜欢,甚至那个花旦行走的步伐,甚至站立的姿势,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想,应该是这种慢中蕴含的忘我的专注吧。小时候觉得戏台上的人美,总感觉是衣饰服装,胭脂粉末,或者舞台灯光营造出来的;现在看来即便把那些都略去,仅凭那行走的身段与唱念做打的专注,仍是极美的。
离开了戏台,想去逛逛卖小玩意的摊子,可是找来找去就那么一两家,卖的还都是一样的,其余的全是小吃,唉,看来好(读四声,虽然三声也读的通)吃的还是比好玩的多啊……
功夫不负苦心人,还真的找到了一家特别的,一个老人在卖泥陶儿。

走近了看,其实做工并不怎么精致,甚至有些粗糙,但也因此原生态味儿十足。据老人说,是他自己亲手捏塑的,该手艺就要失传了,劝客人赶紧买,不然过几年就真的见不到了。
对此本该认同的,但后来老人的表现,却让我摇头,开始对我说的他是淮滨县的,后来对一个大婶又说他是棠村的。唉,不过是江湖艺人一贯的一套说辞罢了……
不过,后来我还是买了三个,付钱时出现了插曲,老人只有微信支付码,而我的微信里的钱不够讲好的价,差了两块钱。老人先是表现得很无奈,而后一摆手,很豪爽滴说,算了,给你了。唉,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都懂的……
十年前,逛庙会买小玩意儿是满足自己的新奇,十年后,想的更多的是给家里小孩子们买,不能不说这又是另一变化。当然也有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鲜以及不虚此行的心理吧。
此时已经十点多了,人仍不是很多。我也逛的差不多了,游乐场与马戏团也没有兴趣,按计划是等到了中午吃点东西再回去的,可如今天色尚早,只好再去发现发现。
又逛了一圈儿,又发现了一台戏,可能位置偏僻的原因,看戏的人比较少。一圈下来,也发现了另一问题,竟然没有我想寻觅的小吃。
本想回味的小吃本也简单,打一烧饼,要一粽子,再配上一碗米酒茶,记忆里这简直就是人间绝妙美味。
可是如今,粽子倒是有,却都不配茶水了,更别提那种白底蓝花碗碟了。其实,烧饼我倒是喜欢吃的,且是常吃的,可一看做工环境,觉得还是算了吧。

于是,跨上车,打道回府。一路上,不禁想起小时候赶会的一件趣事儿。
小伙伴中有一个年纪比较小的,那时估计才读学前班吧有一次赶会在大街上突然尿急,估计是因为确实年龄小,就冲着街边就地解决了。可不妙的是恰巧他班里一同学从那经过,而且还是女同学,哎呦,那小伙伴那个臊的啊,就别提了,简直都留下心理阴影了。
现在想来虽然仍觉得好笑,但更多的是担忧,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仍有着上厕所难的问题。
其实,类似的担忧何止于此,比如前面的脏乱差,比如商业味儿太过,甚至掩盖了主角本身等。听说下一步的规划里,要把这里打造成民俗旅游景区,值得期待,但愿那时候一切问题都已不再是问题。
当人们都在说家乡好时,更应该希望她真的好,且越来越好。
青狐,己亥年寒食节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