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努力后失败,也不要舒适地百无聊赖
01
当我每次看不到结果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而要放弃努力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便在耳旁响起。
记忆中,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地处黄土高坡的家乡连年干旱。
当年,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喝的,是窖水,就是从院子里收集起来的雨水。每每天气大变的下雨前,我们抡起扫把,将院子前前后后扫个干干净净,为的是收集尽可能干净的饮用水。
想想看,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再干净也觉得难以忍受,我们常会看见,下雨过后,窖里的小水虫红红的一团,游来游去,人们用撒石灰杀菌的土办法,取得一方心理上的净水,仅能如此。
可是,干旱的时候,就连“那一方净水”也没有了,家家窖底朝天,只剩了看得见的沉淀的黑泥巴。
喝水,要等到黄河放水的时候,套上牛车,装上大筒子去十里之外的地方拉水,而那水可想而知,基本应了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情景,水里裹着所能裹的成份,回家沉淀、消毒才能食用。水的严重缺乏和来之不易,我们能省尽省,甚至脸都不洗了,那种特殊情况下,生命的水相比干净的脸来得更重要。
人喝水尤其如此,庄稼喝水就更成问题了。
地里庄稼一片矮瘦焉黄,玉米叶拧成了麻花,棉花树枯死,一片枯黄萎靡的景象。
涝池底的一点淤泥成了猪们蹭身清凉的好去处,它们干脆在里边安了家。
即便这样,农民们却还是踩着季节的节奏,一如既往地下种、施肥,哪怕最后收获的连种子都不够。
我也跟着母亲顶着烈日劳作在田地里。
想起如此的干旱持续数年,父母年年劳累不得歇息,今年的辛勤劳作或许又是一场空。
我便幽幽地对母亲说,反正又收不着,那还种它干什么?还不如回家歇息。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宁可ha(坏,方言)了,也不要误了,万一来年雨水好,不就错过丰收了么?!
是的,可以回家歇息。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专职农民,靠天吃饭,不种田,干什么?就像如今的很多乡下人,田不用种了,那是机械化程度提高带来的空闲,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你就看见了一桌一桌的麻将摊。
无聊,去打发时间,把自己扔在牌场,却发现是上瘾的梗,不管不顾,却又因此滋生了许多事事非非。
结果是要么百无聊赖,要么聚众打牌。
在闲适的无聊却又心慌慌中度日如年,万一老天开眼,来年来几场雨水,肠子不要悔青么,一家人喝西北风哦?!
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来说,种田是再正经不过的事,他们用这种朴素的理念支撑着自己的信念,毫不懈怠,挺过了一道道的难关。终于一两年后,迎来了雨水充沛的“嘉年华”,也迎来了久违的大丰收。
02
历史总是以它千百年沉睡的双眼“冷眼旁观”,让我们在不寒而栗中惊醒。
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盘踞蓟州,袁绍想消灭公孙瓒,故意散布谣言说易州城易守难攻,公孙瓒迁都易州城,大量修筑工事。袁绍大军围困易州,公孙瓒暗中庆幸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时间一长就百无聊赖,士气低落,被袁绍挖通地道进城占领。
何敢百无聊赖?!
03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快调整和提高供给结构和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改革行走在了深化的转弯阶段。转型升级的当儿,一些企业进入了真空地段,出现了暂时的空闲。
任务No饱满,李四张三,困顿而无奈,似牢笼中晃悠悠,硬生生成百无聊赖,在手机、聊天中虚度光阴……
啊呜!年华尽头,浅淡风月。可惜流年把人抛,韶华易逝,容颜易老。
待我们还不足够老,还可以扛起耕耘的锄头,开辟荒田,播种希望……我们负不起流年时光。
扫码关注,我在里边等着有缘的你(⊙o⊙)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74/74676a811851beb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