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这不仅是一部励志片,它还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64人  梁虚宴
《摔跤把!爸爸》电影海报

推荐指数:★★★★

【友情提示】文章有关键情节透露

▼ 关于天赋与努力

“摔跤是需要天赋的。”影片的一开始,马哈维亚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偶尔发现了女儿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天赋后,他立刻化身魔鬼教练,对女儿进行地狱式的训练。五点钟起床跑步、跳绳、深蹲、开合跳、负重训练······忍受着饮食的控制,严格的训练对身体的折磨,她们觉也睡不好,上课也打瞌睡。两个孩子开始厌倦这样的训练生活。

面对女儿们的松懈,马哈维亚采取了在我看来更为极端的看法——不顾她们的苦苦哀求,将她们的头发剪成了男孩子模样。

影片到此,我感到了不解:也就像电影里面女孩们所说,马哈维亚不过是为了女儿能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所以才逼迫她们天天高强度地训练,甚至让她们因为训练遭受了各种的嘲笑和欺负。

紧接着,影片展开了第一次冲突,也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吉塔和巴比塔觉得训练太过辛苦,于是开始撒谎、松懈、甚至逃掉了一天的训练,去参加了一场婚礼派对。婚礼上人人载歌载舞,吉塔和巴比塔也玩得不亦乐乎,将训练的辛苦和不快抛诸脑后。只有当晚的新娘子一脸郁郁寡欢,这一幕令人生疑,为后文埋下伏笔。

马哈维亚上去就是给了和女儿们一起玩得忘乎所以的侄子一巴掌。他没有直接打自己的女儿,却也让现场欢乐闹腾的气氛瞬间变了味。

而之后,吉塔向新娘宣泄出对父亲的严厉的不解,而新娘子的一番话,也令她们幡然醒悟。

“像我们这样的女孩,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14岁就要被迫嫁出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会被送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家里,相夫教子,从此与锅碗瓢勺度过一生。至少你的父亲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为你们遮风挡雨,为了你们的人生在着想。”

要知道,印度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因为人口基数大,GDP仍然很低。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极度贫穷人口是指每日依赖不足1.25美元维持生活的人群。而在全球极度贫困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印度。

马哈维亚看到了女儿们的潜力,深信她们能够在自己的帮助下,成为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所以他才成为了一个魔鬼一般的教练,甚至不惜被女儿误解。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是不公平的。马哈维亚深知这一点——因为缺乏训练经费,当年的他无法登上国际摔跤舞台,与金牌梦永远失之交臂。为了生计,作为国家冠军的他,还是退了下来。无数次皱着眉头看着自己获得的奖杯和奖牌,他仍然不得不像他妻子所说,要面对现实,养家糊口。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知乎上看过的,一位答主叙述她母亲的故事。她母亲生活在一个要求极其严格的家庭,从小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一旦考试成绩稍有滞后,便一顿打骂。她妈妈小时候对父母恨之入骨,高中一毕业便只身考去了外国。在国外,她做4、5份兼职,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生存了下去,同时还一路保持着年级第一的成绩,并且在四年时间学会了3种外语。之后回国,她坦言,非常感谢父母当年的用心良苦。因为她知道,自己是读书的料子,而如果没有父母当初一贯的严格要求,她可能也无法达到今日的高度。

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少会主动去努力,不顾一切地去努力。大部分人自以为是的“努力”,其实根本谈不上拼天赋。

▼ 关于家庭教育

可是从小看着我们长大的父母,或许并非完全了解我们,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而只是盲目地希望,能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之前听一位老师谈及他的同事,他的同事有一个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期末考试还没开始,暑假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已经报得满满当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一把悬在家长脖子上的刀,逼得他们神经紧张,别人的孩子学奥数,我家的孩子也要报班;邻居的女儿上芭蕾课,我们女儿也要去报个钢琴班。

就好像《维罗妮卡决定去死》里面,维罗妮卡从小上钢琴课,使她对钢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她对父母说自己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的时候,她的妈妈却说:“傻孩子,没有人靠弹钢琴为生。”最终,她应父母要求读了法律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却最终选择了成为一个图书管理员。并且最终因为对自我的不满,决心抛开一切,服药自杀。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父亲都像马哈维亚一样,深爱着自己女儿的同时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们,并且深深相信着她们,为她们的成长顶住各方的压力。

在这些日日夜夜为成为摔跤手的辛苦训练中,马哈维亚成功地将女儿培养成了优秀的摔跤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艰苦的锻炼,她们成为了极有毅力的人。而毅力,是做任何事、面对任何困难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品质。

▼ 关于成长

电影尾段,国际赛事打响。而为了阻止马哈维亚继续在观众席远程指导吉塔,他竟被人关在一间器材室内。

没能逃出器材室的马哈维亚,双手合十为女儿祈祷。而之前一直听从着爸爸在赛场外指导的吉塔,也不断地用目光搜寻爸爸身影。

比赛关键时刻,她回想起小时候的一次训练:尽管她与妹妹巴别塔哭丧着脸拒绝,爸爸仍然逼她们跳入河中。在河水里沉浮挣扎,她听见站在桥上的爸爸对她们说:

“我不会永远在你们身边,你们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父母不会永远牵着我们的手向前走,不会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也终有一天会在站台含泪看着蹒跚走远的父母,或在候机大厅与他们拥抱惜别。

终有一天,我们需要靠自己站起来,自己走接下来的路。

▼ 关于幕后

电影中的四位女孩儿,为了这部电影,凿实认认真真地参加了9个月的摔跤训练。


幕前幕后团队专访视频

为大众所熟知的阿米尔·汗(Aamir Khan),拍摄这部电影时已经51岁。因为剧情需要,电影四分三的时间里他需要扮演一个胖子,所以他就先把自己吃成了一个胖子。之后,再通过健身,恢复成肌肉男,拍摄电影前段的剧情。

而其中,巴别塔成年后的扮演者桑亚 · 玛荷塔(Sanya Malhotra)在电影中的摔跤镜头只有不到60秒,但她仍然和另外三位女孩一起坚持训练了9个月。

演员们为了拍好一部电影这样去付出,实在非常敬业,令人钦佩。是他们在幕前展示出来的故事,和他们在幕后所做的努力,成就了这一部如此有优秀的电影,这也是对“毅力”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虚无盛宴

「人生不过一场虚无的盛宴,我们靠交流取暖。」

我们在这里聊文学和哲学、音乐和电影、艺术和绘画、政治热点和社会科学、个人体验和生活感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