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雾月牛栏》有感
迟子建老师的文字就像潺潺的流水,轻轻地就能滋润我的心田,桃树李树纷纷绽放出花朵来。
之前读过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回味无穷,自是不可言状,今天又读了她的短篇《雾月牛栏》,再一次被她那细腻的文笔折服。
我想,迟老师一定喜欢自然的动物、植物,它们在她的笔下显得生动而鲜活。宝坠是个放牛娃,而且每天就睡在牛屋,他和三头牛的关系特别亲密,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很治愈可亲。比如: 当他从继父那儿出来回到牛屋,三头牛像是在等他,发出温柔的低沉的问候声。这一段描述,没有写宝坠的任何心理活动,但继父临死前对他的温柔,让他在自己死后搬回家里住的嘱咐,都一定是牵动他的心弦的,哪怕他已经是个失去一部分记忆的"傻子",牛儿们对他的"问候",让他心下一下感动了,这份感动可能也有一部分来自屋里的人吧。
作者不明说,读者已经疑虑重重,为什么宝坠会住牛屋,一个继父为什么对宝坠那么温柔,宝坠为什么总想不起一件跟牛的反刍声和牛栏都似乎有关系的事情? 种种疑问都有待解答。
这个故事放置在白雾笼罩的季节,真是绝妙的设定,使得文章有种虚无的错觉,像是一个朦胧的梦,就像宝坠始终找不到记忆里缺少的那一块。文章的前段,他的心应该是空空落落的,作为读者也急于揭开谜底,直到文章中段,谜底解开,原来是继父和宝坠母亲行欢时被7岁的宝坠撞见,第二天,继父冲动之下打了宝坠,宝坠脑袋撞在牛栏上,摔坏了,也失去了那部分记忆。这个秘密只有继父一人知道,他的愧疚感与日俱增,所以才对宝坠格外关心,同时也对夫妻之事再提不起兴趣,而他自己也因为心结郁结于胸,身体每况愈下,直至病死。
似乎故事在揭开谜底的时候就可以结束了,但那不是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东西,如果那样,就只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已。作者继续写,写余下的三人的生活,宝坠没有回家里住,尽管他依旧不记得发生的事,但有些事发生就是发生了,他的潜意识就是不想住到人住的房子。读者的心也跟着痛了一下。
继父走了,生活还在继续,牛儿生小崽子了,活泼调皮,妹妹雪儿改口叫宝坠"哥哥"了,母亲因为对方将宝坠视为"傻子"将追求者赶跑了,雾月也终于结束了。
太阳重新照亮这个世界的时候,宝坠也放弃了找回记忆的执念,"和牛过得好好的,想那些不让我想起的事情干嘛呢?" 他的心结也打开了。
这就是迟老师的人生态度,不管生活会遇到什么磨难,她都是淡淡地说,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动声色地释怀了。我想起木心曾说过,万事皆可原谅,我想,迟子建老师的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也是这种文字背后透出来的豁达与坚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