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百态木木无边

切谈中国青年旅社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20人  稔睿

  稔睿-森

中国的旅社要溯源便是古代客栈。“青年旅社”在今天以“青年”二字插进来倒也与“宾馆”“酒店”“住宿”“旅社”有了不同。

而“青年”二字在“青年旅社”中却同于平常意义上的年轻人“青年”可以是年轻人,也可以是40岁及以后的“大叔”“阿姨”……谁有活力,有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心的人等等都是“青年”。

“青年人”住青年旅社仅仅是因为没有钱吗?错了。比如杭州西湖边的青旅不的比一般酒店便宜。旅游的驴友住青旅,是丰富经历,悦见不同的人,或是最后成为好朋友。这便是“青年人”的思维。

“青年”相聚青旅,这是缘分。人,相遇,是必然的。但至于遇到什么样的人是偶然的,此谓缘分。

然而,相遇的缘分的机会却在今天只有一半。因为“青旅”的优劣。

青年旅社是由“房”,“主”和“青年”组成的。

“房”便是具备旅社的基本条件,然后再在设计上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青旅”风格。其中,公共场所最重要。它是一群青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的“小舞台”。这里要有好书,好桌,好椅,好灯光,好音乐……

“主”便是青旅老板。他担负起营造青旅氛围的责任。此外,他还会一个或多个技能:吹,拉,弹,唱,幽默,魔术……不论他是否是青年,中年,老年,但他必须是有活力的“青旅青年”。这样,才能让青旅,真正年轻。

然而,“房”“主”这两个基本要素在今天的中国“青年旅社”中是不齐全的。有些青旅是混乱的,青旅老板是旅游公司的“拉人”员工,青旅房,位于闹市或是垃圾,水泥厂旁……[这是极端情况]。达到条件却也特别好。让人不想走。

一次在宜昌入住x青旅。20点到达,洗漱15分钟后,去到青旅吧[公共场所]。没有书架,桌子上有几本都市报。老板的营业照片挂在一旁,他是95年的。他正在一旁……吃鸡。还有一个一共女孩,像高中生,在看《甄嬛传》。[厉害了]今天就我一个入住?还有一个奶狗,傻呼呼的趴在桌子下面,店里没有空调,奶狗吐着舌头,然后,整个房间都它呼气的声音。我遗憾地去睡了。[]差点没睡着

然而在成都S 青旅,完全不一样。老板35岁,沈阳人。他说他5年前在成都旅游,在青旅遇见了现在的老板娘,他们相遇,相识,相爱,结婚,最后开了这个青旅。这个故事,很平常。但却不一定发生在你我身上。老板会弹吉他,那天晚上,他漫弹一曲《成都》,60多个驴友,一齐和唱。那感觉,至今难忘。四周的墙上,书架层层镶嵌,如同library. 长板凳一个可以坐十个人,古朴的木头大桌子占了房间三分之一。桌子上有无名或有名驴友的照片,留言……一侧还有有鼓,吉他,钢琴组成的青旅舞台,淡黄色的灯光悄悄撒在四周。老板说,淡黄如同“嫩黄”的枝丫[芽],愿驴友永远年轻。南京的烧烤店老板请我们楼下吃烧烤,浙江快递小哥分享快递行情[说要闯进快递行业做老板],山东旅游摄影师为我们拍照,重庆年房地产起步青年大醉诉艰难,陕西小伙儿向我们介绍杏花村酒的香甜……我们相互安慰或赞赏或加油。凌晨两点,老板来楼下接我们……[感动]。这算是旅游驴友颓废吗?。不是,看你怎么选择,合的来的就玩,合不来就少说话或是找合的来的。自己的方向自己选择。你也可以一个人去住酒店,宾馆。孤独入睡。当然不排除带[特别亲密朋友或是多人旅游的][但这还是驴?……]。这便是“青旅”第三个要素:驴友导向素质。[我自己怎么分析的]

中国青旅,有待进一步“年轻”,进一步“文化”,进一步“歌唱”。化用鲁迅先生一句话,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局限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是趁着“年轻”,多看看世界,多点成长。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森稔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