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狗入坑记3—经历两个月封闭式开发后的一些感悟
前言:就如之前一篇《如何让研发跟着你temp走》所说,本人作为一个刚入门的产品,参加了某个项目的封闭式开发;在整个过程也“有幸”接到了运营后台和web两条产品线。虽然也是天天加班,但是收获不少、激情不减。就在今天的3月1日,封闭式开发结束了,借着新版本的顺利发布激动的心情写些感受吧。PS:终于结束加班了,想想还真有点不舍
对于一个产品新人来说,能自己亲手将一个产品从0到1发展起来是多么难得和幸运的事情。这种锻炼的机会会使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学到很多技巧和能力,并且会碰到大量的困难并需要你硬着头皮,扛着压力去解决他(想着自己就是张小龙、乔布斯,想着做出来的产品会让用户爽到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累了)。
废话不多说,就拿我负责的“App运营后台"这条产品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月来的感悟。
需求收集:
1.首先需要明确的用户定位,考虑好你的产品是为谁服务。对于运营平台来说,运营部的同事是我的用户,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出来让他们爽的产品。
2.其次对于不同角色来说,其需求的点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内容运营、平台运营、推广运营、活动运营、商家运营等等等等角色需要你一一收集需求。
3.在收集需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其跑偏,引导他们提出他们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在此之前你必须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了解并且梳理不同角色运营中的流程,并且能够通过此流程来引导他们)。如果你也跟着天马行空,那么 你就输了!
4.再通过自身对于运营用户的了解,同业产品数据、之前相关产品的数据分析,站在运营用户的角色角度将一些需求补充起来。
需求分析:
1.拿到那么多散乱的需求,首先我们要理出相关的功能点。不管真伪,先全部理出来,并且将每个需求整理放入到各个流程中,将不在流程中的需求标示出来(并不是这个需求没有必要,而是相对优先级较低)。
2.再用你理顺的功能点与用户进行二次沟通,确保你的功能点是他们需要的,那时候用户也会跟着你的节奏,求真去伪。在这个过程中,本人不仅仅沟通了两次,多次的沟通会让他们能更清晰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用户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时候需要我们来引导他们。
3.理清功能点,排出优先级,顺利脑图输出。你以为这个阶段就完事了嘛?错,还有一个关键就是需求的分析不是阶段性的,在实际过程中你需要不断的分析这些需求,是贯穿全场的打野型选手。
原型设计:
这个部分就是考验各位产品人将各个需求,流程图转化为具象化的直观的原型图,是与研发沟通的利器。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原型图为线框图,并将整个流程展示出来这样最好。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线框图已经可以清晰的展现出你所想就够了,不许要太多精力在高保真原型上,原型展示的是你的思路而不是你的技术(比你技术高的人太多了!)。其次高保真会对UI设计带来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无法全力发挥自身的艺术美感。
2.若时间赶得紧,我建议将用例图,流程图和业务规则在原型图上进行标注。不仅减少写文档的时间,并且让开发人员一目了然(当然PRD是必须的,若时间宽裕,PRD文档是很有必要性的,尤其是平台类产品)。
3.用原型与开发沟通:这是个关键而且很重要的过程(本人在此过程吃了太多的亏,痛定思痛地分析一下几点)!
首先原型、PRD是要不断和模型、服务、前端进行不断沟通。需要沟通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为 服务>模型>前端;其次原型、PRD中的规则要写全,模型字段要对上,方便开发进行理解;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要完全妥协,但必须有理有据。
其中有个小技巧:如果这个需求的优先级没那么高,倒是可以用这个来缓减和研发的纠纷,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是会考虑他们滴;
跟踪开发,保证产品顺利上线:
1.不断进行的沟通,解答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逻辑问题。在此过程中,千千万万需要自己清晰的思路来进行沟通,不然他们会觉得你都没想清楚,还要我们来做。
2.不定时进行产品验证,有的时候,程序员是需要鞭策的。
3.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有分歧时正常的,说明产品正在往好的方向进行。坚决杜绝任何为了自己偷懒而撕逼的程序员;
上线跟踪:
现阶段只能拿之前老产品来说分享了:
1.数据是很重要的,对数据的敏感度是很重要的。例如:通过一天某个数据(不好透露),之后尽然是发现风险控制体系漏洞的一个起点(真实经历过)
2.不断对用户进行访谈,调研。你会得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并且在之后的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很有帮助。
我作为一个刚入门的产品汪,说的东西可能正确可能不对,在之后成长过程中回头看看可能自己都觉得可笑,但谁都要经历的呢,所以尽情的拍吧,让我看到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理解,那么写这篇文章的我,就赢了!
这两个月也这么快就过去了,感觉获得的还远远不够,说明自己在产品路上还有很久很久啊,图样图森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