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火山岩石下的公盂村,是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吗?
三四月份的浙南地区,山谷与田野五色交织,蓬勃而烂漫。
我们在三四个小时的车马劳顿后,终于抵达了仙居与永嘉交界处的一个生机勃勃的山谷,那里桃花绚烂、蜂蝶起舞,在这个山谷的更深处,是一个被称为华东香格里拉的村子——公盂。
公盂村就在山谷的尽头处这个众人感到陌生的地名,在华东户外圈早已小有名气,仅从被驴友们美誉的“华东香格里拉”一词,你也能大致想象出它的气质——大约就是一处风景秀丽的避世家园。
通往公盂村从前坑村入山,进入公盂村之前,大约有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要走,海拔爬升500至600米,全程只能步行而上,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借助。
这相当于是爬一座五六百米高的山,其实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你是抱着观光的心态来爬这段路,无论如何这都不会是个轻松的旅程,不妨把它看作是一次大自然中的有氧锻炼。
不过好在这两三个小时的爬山过程中,一路的风景足以宽慰疲倦的身体。春日的浙南地区,不论是楠溪江边的滩林和坡地,还是丽水大山里的森林和溪涧,开得最繁茂的花莫过于杜鹃花,此刻通向公盂村的盘旋山径也不例外。
杜鹃花团锦簇的粉色杜鹃一丛又一丛地次第在我们眼前出现,有的悬于枝头,有的伸向我们的身体。它们在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是游人们进入公盂村前华丽而又原生态的序曲。
当然,还有竹林和树林。竹林和阔叶林在上山的小路两旁交替出现。这里的树林生长了不知多少个年头,在破碎的山径旁,已显出沧桑的古意;竹林则是苍翠欲滴,仿佛是这片山谷色彩的源头。
竹林当穿过最后一片竹林,公盂终于出现在了眼前。公盂按照地势又拆分为上平村和下平村。首先出现在我们沿墙的上平村并非是个“第一眼美人”。
黄土和老砖筑成的房屋丝毫不掩饰村子的破旧感,有几户人家的墙壁已经坍圮,房顶已经破洞——显然已经没有了居住的村民。
上平村进入上平村看到的第一户人家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游客大本营,不太大的三合院里摆满了桌子凳子,坐满了刚结束几个小时登山路而气喘吁吁的人们。昏暗的老屋和走廊的屋顶上层层叠叠地挂满了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旗子。
层层叠叠的户外俱乐部旗帜这倒是别样的景致,我见过很多挂满户外旗帜的客栈或青旅,但像经幡一样并排而又层叠挂着的旗子我倒没怎么见过,如果说藏地的经幡是信徒们信念的图腾,那么此刻眼前五颜六色的旗子就必定是华东户外爱好者们的精神所寄。
从这户挂满旗子的人家往村后走,不用几步路,就可以看到地势更低的下平村。
下平村相比于上平村,下平村要精彩许多。十几二十户的老屋子簇拥在一起,被一圈又一圈的梯田所包裹着,就像是一个袖珍的盆地,装着还居住在此地的村民。
下平村当你看着眼前的下平村时,目光也是无法从上平村背后那雄伟奇特的山岩上移开。村子背后的这片山岩,被称为公盂岩或公盂背。公盂背和相邻的神仙居一起,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这让破旧的公盂村一下子联系上了一个很厉害的名号。
公盂岩公盂背耸立在下平村身后翠绿的山谷中,数座花岗岩山体挺拔陡峭,放佛既相互胶着又相互独立。平流雾升起的公盂背是一大胜景,可惜在我们到达的天气里,并无缘见到。
桃花掩映下的公盂岩在靠近公盂背的梯田边上,搭着一圈五颜六色的帐篷,我知道帐篷的主人们是预备在此地宿营,然后第二天可以登上公盂背。
公盂村的帐篷营地我们没有登上公盂背的准备和计划,于是原路折返,“华东香格里拉”的行程于是愉快地结束。
可是,我问我自己,这真的是华东的香格里拉吗?
什么是香格里拉?无论你有没有看过JamesHilton的小说或是Joseph Rock的文集,你肯定知道香格里拉所被赋予的美好寓意,那是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可以快乐生活的理想家园。
香格里拉如此美好,所以正如你我所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争先恐后地宣称自己是香格里拉。云南中甸把自己更名为香格里拉市,稻城的日瓦乡也把自己更名为香格里拉镇,夹在这两个香格里拉之间的乡城也是不甘落后,把自己的县城改名为香巴拉镇。
不管这些地方如何折腾,我想他们都有挺直腰板义正辞严的理由——这些地方确实与Hilton描写的地方在地理上吻合,并且让人惊叹的藏传佛教文化更容易让人们信服这是一片精神的乐土。
反过来看公盂,公盂之所以被誉为“华东的香格里拉”,而不是直接的“香格里拉”,毕竟是有地理区位上的严重不吻合,但它能与香格里拉扯上关系,我想这和它优美而避世的风光分不开。
但这就足够了吗?不是的,只是拥有美好而隐秘的风光,是无法成为香格里拉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必须是家园!
我无法考据历史,也许公盂村的先人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定居于这个美丽的山谷,在这里建立他们的家园,繁衍生息,彼时的公盂对于他们是乐土、是家园、是香格里拉。
但是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公盂村民搬出了公盂村,越来越多曾经为他们挡风遮雨的房屋开始变得破败,越来越多曾经哺育他们的田地开始变得荒芜,于是公盂再也难以承担家园和乐土的重任,名义上的香格里拉在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了。
公盂岩的美丽风光不会消失,但是公盂村的家园烙印却在渐渐消退,于是当我试图大方地称它为“华东香格里拉”的时候,心中始终存有一丝犹疑。
其实也不止是公盂,在这片国土上,可能有数不胜数的风光秀丽但是交通闭塞的村庄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分崩离析的香格里拉,时代高速发展,曾经的乐土却再也回不去。其中的某些村落,尚能像公盂这样凭借淡薄的旅游业暂提一口气,更多的,恐怕只能留在故人的家园记忆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