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 小猫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总会长成一只大猫
2019年4月21日
阴转暴雨。
暴雨持续的又一天,狂风大作又电闪雷鸣,乖乖和我只能躲在狭小的书房里抱团「取暖」,我读书,它依着我睡觉,这个天气最适合睡觉了,不过我刚遇到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自传体社会调查,根本停不下来。
读着正入迷,飘来一阵「臭屁」,不是我,就只能是它。我偷瞄乖乖一眼,它也有点儿不好意思,稍微坐起身,嘴巴也动了动,好像在辩解,「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会这么臭」。
我觉得很好笑,把它使劲揉了揉。给好友发了一句话,「乖乖放了个臭屁,我好喜欢,我变态了。」
我见过视宠物如亲生一样的,多是单身或者结婚没有小孩的,宠物地位可以到「上桌吃饭」这个地步。我觉得我跟乖乖是「同居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主人,我不会要求它必须只对我忠诚,它也不会嫌我话痨。
美国的心理学者哈罗德·赫尔佐格说,「人们爱宠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就像我不会嫌弃它一样,无论我在它面前打嗝、放屁、流鼻涕或是不洗脸、不化妆、贴面膜,它都不会对我表现出一副「震惊脸」。
养宠物的两大集团分化成「猫奴」和「狗奴」,面对不养宠物的人时候会紧紧相拥,背过身去还是会把「铲屎的」和「捡屎的」的分个高低。
有人说,狗是一种「纯感性」的生物,它们活在现实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在当下」是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即使在它们艰难的时刻,狗仍然充满活力准备随时面对新的旅程。
「热情、活力、永不停息……」这是狗能带给你的生活的附加动力分子,但忙碌的现代人有时不需要这么充足的能量,他们更需要的是截然相反的事物,比如「宁静、安详和自处」。猫就更容易把人带入那种无压力的状态,既能让自己安放多余的爱,又不用因此给快节奏生活再添重负。两种动物各司其职,不同的暖被窝方法,各有所长。
好像每个人都会有「多余的爱」,一定要把它安置在某人或者某物身上才会觉得收支平衡。
很多人不想立刻要孩子,却想早点儿有个家。许多宠物就扮演了「小孩」这个角色,也不难理解很多养宠物的会喊它们「儿子回家吃饭了」。这对尚未有小孩的年轻人和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都是很大的心灵慰藉,我也总喊着,「我要努力给乖乖赚狗粮」,其实它也吃不了多少,但总是个奋斗的方向嘛。
当然在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乖乖依然在我脚边睡觉。如果以乖乖口吻写一篇日记应该是这样的,「我今天的行程:起床之后出门追蝴蝶,玩累了回家吃饭,9点到11点打盹儿,然后一直休息到午饭时间。之后出门草地上晒太阳,太热了回家喝水,13点到16点打盹儿,16点到17点半再来个快速的瞌睡,吃完晚餐出去方便一下,接着回去,把这一天的觉睡完。今天好累,先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