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地理科普:带你认识我们的家园-行星地球 25.放飞热气球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3人  夏墨稻草人
飞翔的热气球

热气球是怎么飞上天空的呢?这是因为空气动起来了。要解释空气运动的原因和过程,得先介绍一个物理学概念“气压”。

地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人类全被包裹在其中。大气层也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重力。这就相当于每个人都顶着一定重量的空气柱在生活。那么为何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柱的重量呢?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空气柱的存在,就像水中的鱼儿感觉不到水的压力一样。科学家将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叫作气压,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国际上规定,将温度为0℃,纬度45°海平面上的气压定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数值约101千帕。

海拔高度是一个地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越高的地方,其上部空气柱的重量越低,气压值也越低。比如青藏高原,气压只有60千帕左右,因为气压过低,水不到100℃就沸腾了,需要用高压锅来煮东西。在低海拔地区生活惯了的人到了青藏高原会出现高原反应,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也是因为不适应那里的低气压。

海拔高度相同的地方也会有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一样,地面温度不同,最明显的比如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的空气也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空气受到浮力作用而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上升的空气在高空聚集,形成同一海拔高度上相对的高压区。受热少的地方,近地面气流则以冷却下沉为主,形成高压区;因为空气下沉到近地面,上空的气流密度变小,形成同一海拔高度上相对的低压区。

热气球的飞行就是这个原理,依靠加热球囊中的空气使它密度变小,在周围冷空气的浮力作用下升入天空。当停止加热时,球囊里的空气逐渐冷却,热气球才能重新回到地面。

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也就是从气温低的地区流向气温高的地区,空气的水平流动就是我们熟悉的风。高空的风也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但是风向与近地面相反。高空风,加上近地面的风,以及空气受热上升、遇冷下沉的垂直运动,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空气运动循环,叫作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我们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

冬天,装有暖气的教室很温暖,如果有同学打开教室的门,坐在门口第一排的人一定会先感觉有冷风从下面吹着自己的腿和脚。这是因为教室里气温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而外面气温低,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冷空气便紧贴地面吹进教室里。

把空间尺度放大到城市范围,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地区内的“热岛”,因为城市人口密集,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热,致使城市比周围郊区气温高,形成区域内的低压中心,风便常年从四面八方的郊区吹向市区,形成城市风。如果要建设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并不是随便在郊区找块儿地就行了,而是要布局在城市风可以影响到的范围之外,并在工厂与郊区之间种植树木,建设绿化隔离带,因为“城市风”会把郊区的污染物带回市区。

山区白天与夜晚的风向会发生变化,白天山顶受到太阳的强烈照射,迅速升温,形成低压区,而山谷因山峰和树木的阻挡,升温较慢,形成较冷的高压区,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叫谷风;夜晚,山顶迅速冷却降温,形成高气压区,而山谷因地势低,加上人类活动和水体的影响,降温慢,比较温暖,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区,凉凉的风便从山顶吹向山谷,成为山风。山谷风是山区特有的热力环流现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之所以多夜雨,就是因为山区地形条件下这种独特的热力环流形式造成的,夜晚山谷温暖,气流上升,越往上气温越低,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云雨降落下来。

在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水体的比热容(吸热或散热的能力)比陆地大,吸收同样的太阳辐射热量,水体升高的温度较少,所以,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上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区,同一海拔高度的海洋上则形成高压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叫作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上形成高压区,海洋上形成低压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叫作陆风。海陆风也是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现象,是一种更大时空尺度的热力环流。夏季,大陆比海洋温度高,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强劲的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中国位于面积最大的亚欧大陆上,面向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受海洋和陆地的季节性温度变化影响很大,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世界上很多不同尺度的事物,却拥有惊人相似的运转原理。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强有力工具。明白了热力环流原理,就可以解释热气球的运行,孔明灯的放飞,暖气片为什么装在地面,制冷的空调为何装在高处,甚至气候成因等一系列现象。

风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