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苍凉与悲哀

2020-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石说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通过对东北农民贫穷生活的特写,人民深受地主的残酷压榨剥削,每天辛勤劳作,腰弯了,腿跛了,却仍是填不饱肚子,受饥挨饿,忍受疾病的折磨,过着极其难以煎熬的日子,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人们陷入了看不到天日的灰暗的现实泥淖中,至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压抑已久悲凉的气氛,读来便觉苍凉无尽,有种说不出来的庄重的悲哀。

作者犀利的笔锋下,有鲁迅行文的神似,富有批判性与启迪性;同时又创造性地有独特的风格,极其细腻的女性手法,语句长短错落有致,写出透视了人的心理的作品《生死场》。一篇中篇的小说的问世,震撼了时代之人。

于生死间徘徊,生得悲哀,死也悲不尽。一场围绕麦场而展开的悲剧,一幕幕地揭开,上演着······王婆宁可为了麦子甘心忍受看着女儿的死去的痛苦,金枝因摘了青柿子遭到母亲的毒骂踢打,月英遭受到丈夫的唾弃和非人对待,成业狠心地摔死自己那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小金枝,乃真是“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以一种散文化的方式来描写,细腻的笔法下日常的琐粹道出了真实生活的残酷,似乎有种冷观的意味,却是最深刻发人深省之处,以此来展现出人性中某些绝望,譬如“月英的臀下是腐了,小虫在那里活跃,月英的身体将变成小虫们的洞穴!”富有警醒的字眼,不禁令人惊心触目深思,人的价值何在?何以如此残忍虐待?归根结底来说,种种不人道的行为当中都倾向于一个较为可辩解的答案:为了生存下去,管它可悲不可悲。在生存面前,就无悲哀可言了,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精力来顾及其他的,一切以麦子为重,肩负着沉重的地租担子,谈何人的价值?即使有什么不对的做法,人心上的病痛皆在长长的日头下医治好了。

正是一昧地任由白日的医治,俨然变成了依赖性的恶性循环。慢慢地,失去了那仅有的一丝希望,直接过渡成绝望。“老王婆工作剩余的时间,尽是,述说她无穷的命运。······一个孩子三岁了,我把她摔死了,要小孩子我会成了个废物。······那天早晨······我想一想!是早晨······”麻木地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旁人也仅抱有那微薄的同情,联想到自己可怜的命运,不禁掉下几滴不值钱的泪水来哀痛,之后各自就散开了。读到这时,祥林嫂向他人讲述自己儿子被狼吃了的画面也便历历在目,“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我······”述说完自己的悲苦命运,换来的是别人没趣的走了开去,自己抹鼻掉泪。同是悲惨遭遇,偏偏加以絮叨不烦的复述,渐渐演变为幽灵,还是一个越说越兴奋的幽灵,可以说是丢了灵魂,唯剩一副躯壳,来承受着这艰难生活的折磨。

悲哀的有时候是人心的绝望。乱坟岗子上的一条条生命就这样倒下,悄无声息。当赵三因刘二爷的关系,得以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不再反对地租的加成,也因此地租就加成了,毫无反抗,任凭地主的剥削煎炸,还谈什么呢?心,绝望了,希望便很难再重新点燃。女性的地位卑微,完全处于父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俨然成为受害者。毫无节制的生育,父权主义的压制,无奈一条条妇女的性命轻易被糟蹋,王婆服毒,赵三的不耐烦等待其死去,麻面婆、金枝、月英、李二婶子的命运,都是活生生的见证,女性被压迫着,活得极其辛苦,愈活愈无味,视生活为轮回的重复折磨。

与其说人们是在生活,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在度日,他们是走向另一端的重生,等待下一次的换胎转变。试图以死亡来解脱释负,事实上这完全没有任何改变,穷困依旧。所幸人们在不断地重蹈覆辙中,终于有那么一丁点的思想火焰生起----想要挣脱这种贫苦生活,不能继续过着生不如牛马的日子。新的启蒙思想逐渐生成,于生与死的边缘挣扎,要反抗,要解脱。反抗不公的对待,不正义的侵略。日本鬼子的肆意侵略横扫,在危难关头,人们是时候,也应该翻身了。“镰刀会”的失败,使赵三、李青山们受挫,可这时在苦难里顽强倔强的王婆站起来了,“好良心”赵三也站起来了,二里半不健全的腿也不“跛”了,当寡妇们发出“是呀!千刀万剐也愿意!”,又是新的一轮开始,希望之光在微风中摇曳着,虽模糊朦胧,奋战,不当亡国奴的精神亢奋,是活着的人生存下去的动力。

坚守那份爱国精神,国亡之际,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也算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了。浓厚的悲哀之气的笼罩下,不灭的应是精神上的灵魂。《生死场》对人性的揭露与展现颇有独到之处,行文中谈到了家畜(马,牛,羊)与农民的特殊关系,家畜是农民重要的生活帮手,农民对它们也有着寄托的情感,二里半家的山羊走丢后的悠闲安然,二里半急忙着找,后又特地去寻到铁公鸡来换回那匹老山羊,结尾山羊得知主人离开的凄厉叫声,这两者之间真实质朴的感情流露自然,那人与人之间又该如何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