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师
进入初中时代,感觉画风随之一变,青春与狂想开始飞扬,思想见识得到极大提升。我要感谢一个只教过我们半年的语文老师,在我如今这个年纪,应该比他当年还大好几岁呢。是他给我开启了一扇门,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看到了不曾见过的风景。
他的名字叫张伟,当年应该27--8岁的样子,一副娘娘腔的口音,写黑板字还带兰花指,带一副大框黑边茶色眼睛,厚厚的头发带偏分,连走路的姿态都略带妖娆,我们背后都叫他娘娘腔。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外表的老师,无疑影响了我们整个班级,但凡喜欢语文的同学,无不事后慨叹不已,他如果能多教一段时间该多好,然而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希望的如果。
他的第一节课就很有意思,先是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布置了一个特殊任务,以后每一节他的课按座位顺序每人需上台发言5分钟,内容是分享一句名言、诗词等。然后他说自己不喜欢按书本套路讲课,写黑板字也和一般老师不一样,没有成句的重点概念就是关键字词。
当时的我记忆犹新,第一次见一个老师写黑板字那么漂亮,我小学练过2年钢笔字,纯自学爱好的不怎样,那个时代流行庞中华字帖,我就是模仿庞中华的。他的字正楷古朴大气,方正秀美,行书天马行空,放荡不羁。我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整个笔记本都是模仿他的写字,吸收他特殊的思想。当然我也是个失败的学生,没能搞明白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整天想入非非,沉迷不已。
至今犹记我分享的名言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获得了老师同学的好评,可惜的是,我人生曲折至今,求索不明。当时老师还特别表扬我和班级里一个叫张毅的同学,说我们写字好,20几岁就能超越他。我当时很是兴奋,努力练字,还获得书法比赛级部第一名呢,现在想想都是我书法生涯最高成就了。可惜的是到了高中就放下了,过了20岁流行计算机打字,彻底废了一手字,如今惨不忍睹。
老师的黑板笔记特立独行,没有按规矩的行列,完全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楷书,有的行书,有的隶书,有的魏碑。一节课下来满满的黑板,一般人都看不出顺序。我当时小,还特别崇拜这种风格,一节好好的语文课,成了我书法教学班了。后来我算是想明白了,他就是当练字来的,快意就好。
有一段场景我记忆很深,他巡视教室看到我的笔记,就嗔怪到:你怎么这么记笔记,这么乱,你能看明白讲课的主题吗?我当时不解的回答,你不就是在黑板上这么写的吗?他随手拿起身边同学的笔记,你看看人家都是记完整一句话的,你光记词,能搞明白意思?考试能行吗?我挠了挠头,看来我这样记笔记确实不对啊。
然而我并没有改,我喜欢这种风格,考试成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啥都不是,根本不明白含义。中间他也说过我两次,看我不改,也就作罢了。
他的讲课也非常有特点,一篇课文他很少如普通老师那样,分文章段落,分析重点句子,抓题干什么的。他一般先用半节课聊作者生平轶事,创作时代背景,他对文章的整体评价。然后象征性的挑几段文章重点,着重分析写作手法如何高超,遣词造句的关键,名言警句和人生感悟。我当时小没见过这种讲课法,隐隐觉得不太对劲,但是止不住的喜欢这种新颖的方式,觉得跟听故事一样,每次上课都有收获。后来长大了,回过味了,他明明就是讲给自己听,用写意的语言畅快的表达他的见解,他是个洒脱的人。
有一项功劳是要表扬他的,他定了一个规矩,每节课给我们布置一个额外的作业。需要背诵他留的一首诗歌,或者一段文章,偶尔抽查。从此,无形的语文素养培训开始了,小小年纪我们全班都能吟诵“饮中八仙歌”,“将进酒”,“琵琶行节选”等优良诗歌,他用自己较高的品味,给我们带了好头,对我们来说是收益终身的。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初二下学期他的第二学期意外不教我们了,传说是他这种自由教学方式,受到家长和校领导的责备,所以他调离了。换了新老师后,那种陈腐呆板的讲课方式,让我索然无味,甚至厌学。于是我语文课经常偷着看小说,画漫画,和同学聊天,再也不复热情。
说起来不知道是天赋还是他种下了好的种子,我的语文从此以后都是最佳科目,没有过不及格,不用复习基本都在70以上。更重要的是,我的鉴赏水平大大提升,对于品鉴武侠小说,思考文学内涵开启了一扇门。
以后老师无数,虽有能力高超,知识渊博者,但再无洒脱如他。工作总会磨灭热情,生存大于热血。我想他也会变得庸俗吧,变得泯然众人,然而记忆总是定格了,他依然是青春时候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