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悉相处之道》中
在《洞悉相处之道》中,李松蔚说过这么一段:
回到关系上,有人希望彻底掌控一个人,也有人希望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
所谓掌控,就是事情要按我的想象来。
而且是必须,应该。
有一位心理治疗大师叫艾利斯,创立了著名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他管这种想法叫「绝对化的要求」,是一种会制造痛苦的信念。
为什么痛苦?因为这样的人不接受别的可能。
一个人带有「掌控」的心态,他会比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词:必须,应该,强力,保证,标准,理所应当,杜绝,不准,唯一,坚决,硬性,确定……它关注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期望,期望外界与我们的内心世界相符合。
而一个人具有「相处」的心态,就比较多地会使用:妥协,适应,理解,沟通,合作,尝试,多种可能,对话,弹性,可变,不确定……这些词汇。它们的特点是有弹性,关注点更多放在外界,放在那些现实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客观存在上。比如说一个想法、情感、需求,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在掌控心态下,一个人常常做的事情是抱怨,他没有办法让别人跟自己想的一样,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
有时候他也会提出需求,但是别人不听。这时候他就很挫败。因为他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怎么可以不按我的来呢?」
小时候,我们以为一切事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而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中学到如何跟掌控不了的事物相处。你慢慢发现,这世界原来是这么回事:
哦,原来我必须说出来我要什么,不然他真的不知道。
哦,原来我说出来了他也可能会拒绝我。
哦,原来他拒绝不代表这段关系完蛋了,我们还可以沟通。
哦,原来我也可以拒绝他……
你有越来越多的发现。
这是慢慢发生的,我们变得越来越耐心,越来越熟练,而且,越来越能看到现实和想象的不同。
离人更近了,对世界的抱怨更少了。
成长就是这么一个无奈的东西。
并不是说世界变好了。
世界还是那样,只是你怎样对它。
你呢,是否想明白了这一点?
想明白了,就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