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别人嘴里的那个世界,到底有几分真实?
首先,我们得确定我们都不是爱撒谎的人。其次,你身边的朋友也是如此,他们谨守真理,至少不会随意编排人。假设我们所接触的一切都有理有据。那么,作为活在别人嘴里的那个世界,我们还是需要探究其中的真实。
看完一本书,总要留下点什么。今天,我要说的是那个把世界都写的并不美好的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这名字实在不怎么样,因为从这名儿实在就剧透太多。可能这本书伟大也就伟大在这里,因为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我的英文不好,所以我必须向你坦诚我所看的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罗良功先生的译本。
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他们彼此误会,解开误会,最后喜结连理。这就是整本书的主线。主线毫无特色,及不上我看过的任何一本琼瑶小说。可是,这爱情故事的简单结构让我更看到了我们可怜的世界观。
达西先生被说成是傲慢的、毫无礼貌的、自私自利的人,这却不是假话。他就是傲慢,他年入一万英镑(这数儿应该挺大),他有一座美的不成样子的庄园,他有高贵的血统,所以他傲慢就特容易被理解。他毫无礼貌,他不爱说话,他独向一隅,他向朋友毫不客气的评点在场人物,这人就是毫无礼貌。他自私自利,他曾夺取了一个人的前程,而不会带给他自己任何好处。我翻遍了整本书,我没有发现有任何可以替他辩驳的,因为这一切都是事实。
女主角伊丽莎白,这个姑娘对男主角讨厌至极。她听到的,看到的,都告诉她这个有钱人就是个一无是处的讨厌鬼。说句心里话,这种女性视角的书让我觉得“想要追求一个人至少要先拿下她的闺蜜”简直有道理到就是公理。她听到了别人介绍,那个说这一切的人还是她谈得投缘的面容俊俏的朋友,她听到他毫不客气的用冷语点评现场的人物,而她自己也没有获得太多的好评。这样的人,不讨厌么?
我想起许多在我面前评点人物的例子,甚至脑海中出现了三国时代的名士许子将先生。子将先生自然自然是三国好嘴皮子,一句“乱世奸雄,治世能臣”为老曹不知加了多少分数,也不知挡了多少有志于兴汉的志士。曹操一辈子,活到死,也得被人家评价“子将先生说得对啊”。这是不是曹操的悲哀?那位嘴皮子实在太厉害。我身边的那些朋友们,他们总是向我抱怨他身边的某人,或者是他们的家人。甚至因为这个,我在第一次见到某个人的时候就对他们抱有好感或恶感。我扪心自问,这本不该是如此啊!
在大学中,有一位很少有交集的学长,在旁人口中我听到的是照料和担当。我可以说是带着对前辈的尊敬与他交往,结果交往三次我便放弃。他语气中的不容辩驳,他对于他人那种后生晚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过来人神态,不是我择友中可以存在的。毕竟,他只打大我几岁,且我本就是少年老成之人。还曾有人向我介绍某个人,在那语气中带着深深的鄙夷。我后来接触下来却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于是,我从不在自己组织的聚会中同时邀请两个人,因为他俩确实不在同一群体。
我并没有因为甫一见面就带有的某种既定的好恶而感到不安,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本就是活在别人的嘴里的世界,你我都逃脱不掉。我曾与某位第一次见面的平等的谈话,而收到却是关于傲慢的评价。我甚至无法理解我到底是哪句话带了倨傲的语气,或者刺痛了他什么。也有第一次见我就觉得亲切而可以为友的朋友,他们或看了我的文字,或者在电台里听到我对某件事物的看法。这真是再正常也是再恐怖不过的事情。
我们说回书本,毕竟这也算是一篇书评。达西先生等到了解释的机会,而且等到了为女主角奉献一片爱意的机会。他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去解释一切,傲慢只是自小养成不爱说话的习惯;评点他人的时候了解不全面而道歉,但是对某些深交后仍然难以改变的看法而坚持己见;自私自利却是恶语中伤,虽是确有其事但其中另有隐情……爱情故事里,把一切都可以讲的那么直白,而且我们也能够获得解释的机会。可是我们的世界里呢?
对我带有偏见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可是我绝无机会向他们剖白,而他们因为对我的恶感甚至根本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而我,也并不对这机会如何看重。对我喜欢的人,我自然是满怀欢喜的拥抱他们,并且愿意回馈他们以善意。偏见收获的终归还是偏见,恶感收获的还是恶感,善意自然收到善意的回报,喜欢我们也可获得喜欢的相处。我们总是先形成一种印象,而在后续的时间里不断印证和加深这种印象。这就是我们的刻板和自负,人类还真是充满了缺点。
那么如果不是别人说的呢?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呢?我不敢妄下结论。我们谁愿意与那些自私傲慢、下流无耻、暴躁易怒的人交朋友呢?没有!但是你不得不看到,任何人都不是独自活着的,除了血缘至亲外,每个人都有着几位至交好友。虽然多少不一,却总不会有人是截然一人的!我开始尽可能客观的向别人介绍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机构。因为我担心一句话之中,那个人已然被我判处了死刑。
达西最后抱得美人归,这是许多爱情小说必然的结局,我对情节并无特别的感受。我只是对于这个误会的产生到消除居然用了整部书十几万字而感到震惊,而随后我居然觉得即使用了十几万字我依然觉得未免太快了。我们的生活中根本达不到书中的程度,偏见产生了,可能就是一辈子,根本没有解开的机会,也没有解开的时间,并且我们自认为看透了某人而盖棺定论。
偏见未必源于傲慢,而我们的生活中却处处是偏见。我无法止住我的偏见,也无法阻止我的语言带给别人片面的感官,那我只能在这片面的感官里留一份空间。这份空间是留给每个人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见面并且交谈,我愿意以尽可能客观的看法让您得以解释,即使你不需要,我也要重新的认识一下你了。如果你也能如此给我个机会,那我一定开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