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管理学/行政学教学与阅读体会读书

管理者的学习力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42人  澡花可视化读写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跟大家谈谈管理者的学习力。

管理学教科书一般认为,管理者有三大能力: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那么,这三大能力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任何能力,除了天生的部分,就靠后天学习。技术能力,主要靠后天学习;概念能力,后天学习的成分也很大。人际能力中天生的成分很大,但是后天同样可以提高。有研究认为,情商中天生的部分占到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是后天学习的。

因此,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学习力。学习力是管理者用来培养其他能力的能力,即“元能力”。管理者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学习如何学习。绝大多数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并非先天条件如何好,而是因为后天善于学习。

一言以蔽之,决定你是否成为人才的,不是智力,而是学习力。

春秋时期,孔子教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做官。子贡不仅善于学习,还是兼政治家与大商人于一身的跨界管理者。可以说,孔子相当于办了中国第一所“政府管理学院”。

孔子到底有多重视学习力?《论语》中第一句话,就是讲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短短五个字,就为管理者总结出学习的两大原则。

原则一:学习就是实践。学习有“学”和“习”两层意思。“学”,不仅指口头上的诵读,更指行动上的效仿。孔子要学生学的,不仅是诗书,还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以及为人、治国之道。这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是付诸于实践。

“习”不是温习、复习,而是实习、实践。钱穆曾说过:“孔门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习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手段,管理者也是在实践中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抓住了“学习”的本质特征。

原则二:学习要适时。“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不是“不时”。学习不仅是实践,而且是适时的实践。这有两个要求:(1)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这是学的目的;(2)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盲目实践。否则,就会落入“学而不习”和“学而乱习”的陷阱。

推荐阅读:

刘澜:《管理十律:商学院不教的临床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