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90后新人,成了我的上司”:比努力更能决定人生的,是这一点
01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楼主是一位毕业5年的职场人,工作多年一直没有太大进步。
年前公司新招了一位同事,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异,很快就得到了提拔。
楼主很沮丧,既有些嫉妒他人,又为自己难过。他说毕业这么多年,自己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
却眼看着新人变成了自己的上司,心情真的很微妙,于是上网发帖宣泄。
有网友问楼主,是不是业绩特别差,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
楼主表示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业绩虽然算不上最好,但从来没垫底。
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做事有些马虎,有些同样的错误会多次出现。
看到这位楼主“唯一”的缺点之后,我有些恍然大悟。
很多时候,工作上看似简单的一些小错误,偶尔犯犯也许不为过,但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则很能说明问题。
生活中,你总会发现这样一类人:
他们在某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被人指出提醒了,自己也意识到了,但到下一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类人也许很努力,但除了在公司熬了资历,能力往往难有长进。
而另一种人,他们犯错后被点出一次就能记住,从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类人,往往也是成长最快的那批人。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性格惹的祸?
其实,未必如此,造成这种差别的最大原因,在于你是否拥有一种核心能力——复盘力。
02
复盘,本身是围棋中的术语。
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
下得好的要继承,下得不好的,要探究怎样落子才更好。
通俗来说,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复盘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复盘这种方法。
和朋友聚会后,我们会回想为什么自从某个时间后,朋友好像不开心了,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
跟领导沟通后,会反思自己对领导的态度是否过于放松轻浮,导致本该自己负责的事,被转给了别人?
孩子生病了,是不是昨晚被子没盖好,还是这几天吃坏了肚子?
......
类似种种,其实都是我们在使用复盘,只是可能并没有人叫它为复盘,也没有意识到那是在复盘而已。
复盘,也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最常提到的一个词。他说:
我是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较高,和别人比也不是有特别巨大的优势。
那我的优势是什么呢?是勤于复盘。
也因此,联想集团的每一个重大行为,几乎都可以看到复盘的影子。
2009年,联想用2亿美元的价格买回了此前卖掉的手机业务,一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
但实际上,当初卖掉手机业务,是对2005年“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复盘后的行动结果。
后来买回手机业务,也是经过对苹果等企业,以及对行业的复盘,得出的结论。
复盘,已经被提炼为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之一,并被认为是联想最重要的方法论。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复盘,收获自己的成长和提升。
03
陈中所著《复盘》一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三种学习途径。
①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知识;
②从自己身边人身上学习其先进;
③向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学习。
其中,我们向书本学、向别人学只占了30%,剩下的70%都是向自己学习。
而复盘,就是向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法。
复盘,并不是要求我们真的每一次都将过去的事情重做一遍。
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对事件的重现,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从而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
比如,董卿曾在一次采访节目中说了一件事:
有一次她在主持节目时,感觉表现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回家后,她就在地上坐了3个小时,把整个节目从头到尾在脑海中重演一遍。
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话,嘉宾说了什么,她自己又说了什么,换种方式说会不会更好一些?
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增长了经验。
董卿用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复盘。
只要掌握方法,你也可以通过复盘,提升自己。
04
关于个人复盘,有一种“ GRAI 复盘法”,我认为很实用。
具体来说,就是在做复盘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展开:
①回顾目标(Goal)
回想一下,当初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或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②评估结果(Result)
目标是自己希望达成,而结果是自己实际做到的。
回顾完目标之后,就应该将结果与目标作对比,看完成情况如何。
③分析原因(Analysis)
仔细分析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④总结规律(Insight)
这一步是复盘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到更有效、更符合本质规律的做法。
复盘的步骤方法,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不容易。
因为就大部分人的习惯来说,我们是把事情做完,就不会再去关心,尤其是做成功后,很少会主动去复盘。
但实际上,复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很多经验的积累和自我边界的能力突破,都需要复盘。
05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听完一场课或看完一本书,热血沸腾,记了很多笔记,感觉都已经掌握了。
但是一段时间后,当你需要这些内容时,却感觉脑袋里一片混沌。
本以为牢牢记住的知识,却完全无法灵活运用
这些,其实都与你没做好复盘有关。
专栏作者成甲,在自己的书《好好学习》分享了经验。
他在写读书笔记时,从来不会去摘抄,或简单总结,而是会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结合。
比如,可能只是把书里的一小段内容提出来,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写出一段几千字的笔记。
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其实也是复盘的一种方式。
作者成甲坚持多年,后来这些在复盘写读书笔记的内容,渐渐都成为了他的“临界知识”。
当一个人习惯了复盘,他的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展开一幅新的面貌。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有超过1300万人浏览,23万人关注,可见大家都明白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有人说,复盘思维,可能是唯一一个通过后天不断训练,能填平智商差距的思维能力。
深以为然。
对每个人而言,我们的出身、智商都无法改变,但如果说人能有一次翻盘的机会,靠的就是训练不同的思维方式。
养成复盘的思维习惯,你的人生也许会大不相同。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