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油菜花
王淑玲今年66岁,退休多年,每天忙得脚不点地,一刻都没有放松的时候。
早晨,她不到5点钟便起来做早餐。老伴有晨练的习惯,年纪大了,不宜空腹出门,她便用电饭煲隔夜预约煮粥功能,再用电煮锅预约上一些鸡蛋和山药、南瓜之类的杂粮,自己起床的时候把粥和杂粮盛出来晾着,这样,老伴一起床就能吃上温度适宜的可口早餐,吃完早餐再出去晨练,安全得多了。儿子和儿媳、孙子虽然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早餐和晚餐却是一直在这里吃的。相比老两口对白粥的喜爱,他们年轻人更讲究早餐的营养搭配和口味,他们不爱喝粥,王淑玲得变着法地准备面包、蛋糕等各种点心,再搭配牛奶水果,每天不能重样,要是哪天没注意,餐桌上出现了和昨天一样的食物,那宝贝孙子便要使小性子,一口都不肯吃了。
吃完早餐,儿子和儿媳各自去上班,王淑玲负责送孙子去上学。送完孙子,王淑玲去菜场买菜,回家以后洗衣服、打扫屋子,准备午饭,吃过午饭老伴睡午觉,王淑玲收拾厨房,再做一些软烂香甜的熟食,送去给两家老人。他们夫妻俩的父母均还健在,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却也小病不断。因为王淑玲脾气好,想事情周到,老人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都喜欢找王淑玲陪着上医院看病,虽有兄弟姐妹,王淑玲实在开不了口说让他们陪老人,只好自己累点,她想:这样也好,她最熟悉老人的情况,和医生沟通的时候更方便,更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王淑玲的家在老城区的一个老小区,原来是本地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有本地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学校,城市日渐发展扩大,年轻人都搬到新城去生活了,这里的常驻客只剩下老年人和外来租房族。但是这里的学校还是本地最老牌的重点学校,教学质量好,许多年轻人就算不住在这里,也要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落在这里,好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孙子12岁了,从上幼儿园起就由王淑玲负责接送上学。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孙子总喜欢撒娇,动不动就要奶奶抱着,小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总是“奶奶、奶奶”地叫着,一会儿问这是什么花,一会儿又问刚才飞过的是什么鸟,常常把王淑玲问得回答不上来。可是孙子越长越大,和自己的话越来越少,这两年,更是经常说要自己上学,不要奶奶接送了,他父母亲都说他胡闹,王淑玲还是照旧接送,只能远远地跟在孙子的身后,那孩子好像后背长了眼睛,只要王淑玲靠近一点,他便“噔噔噔”地快步往前走。王淑玲看着别的老太太和孙子孙女儿亲亲热热地走在一块,心里好不羡慕,她想不通,自己当掌上明珠一样养大的孙子,怎么就和自己不亲了呢!
也不光是孙子和自己不亲了,儿子和自己也没话说。儿子每天总是那么忙,就算吃饭的时候,那手机也是叮咚叮咚响个不停。王淑玲有时候留意着听他电话里说什么,也听不出什么,总之他很忙,筷子一放就抬屁股走人,外面有人在等他。
王淑玲从前盼退休,想着退休以后可以出去旅旅游,晚上和小姐妹出去跳跳广场舞,还能在老年大学报几个班,发展点跳舞、画画之类的兴趣爱好。谁知退休了却比上班时更忙,上班时还有周末可以休息,退休以后,周末要准备儿子一家的一日三餐,要接送孙子在不同等地方上兴趣班,忙到晚上吃过晚饭,送走儿子一家,她洗碗、打扫卫生,躺到床上的时候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她想和老伴说说,可是她刚说一句:“腰好疼。”老伴就说:“睡吧,睡一觉就好了。”
去年,王淑玲得了一场重感冒,由于没有好好休息,感冒加重酿成了一场严重的肺炎,住院半个月才治好。医生叮嘱老伴:“病人出院以后一定要好好修养、加强营养,不然容易复发。”儿子也在,等医生走了,儿子对老伴说:“爸,回去以后你要对妈妈好一点哦!”老伴说:“我对他还不好吗?难道要抬到天上吗?”回到家里,老伴早锻炼、钓鱼、下棋一样没有落下,忙得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每次从外面回来,看到王淑玲躺在床上,厨房里冷锅冷灶,一句话都不说,转身就走。王淑玲知道他不会饿着,外面好吃的多的是。只是想到自己无微不至地伺候了他一辈子,临到自己生病了,他却连做一口热乎的饭给自己都做不到,不免有点郁闷。
一天早上,王淑玲目送孙子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转身往回走的时候,忽然发现今天的阳光似乎特别迷人。春日早晨的阳光那么柔和明亮,照在路边的蔷薇花上,露珠晶莹发光,花儿娇嫩迷人,就连一旁的树叶都在闪闪发光。
王淑玲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她忽然想多走一会,多看一会儿,她走过菜场,看到人们手里拎着各色蔬菜和肉、鱼从里面出来,那些蔬菜好鲜嫩啊!一辆辆汽车、电瓶车从她身边经过,她看见年轻的妈妈载着年幼的孩子,一边开车,一边微笑着和孩子说话。他们在说什么呢?是在计划着去哪里玩吗?还是在商量今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
王淑玲看见一家老字号早餐店,这家店的馄饨、汤团都是有名的,她觉得有点饿了,便信步走了进去。她点了一碗小馄饨,又点了一个荠菜鲜肉汤团、一个冬笋虾仁三鲜汤团。她小口小口地品味着,这味道一点都没有变啊,还是和小时候的一样。她忽然发现,她已经有40多年不曾来店里吃过早餐了。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和父母亲一起来的,那是结婚之前的事情了。
这40多年她都在做什么?似乎一结婚,她就自觉承担了给全家人做早餐、午餐、晚餐的任务,不对,还有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屋子、照顾老人这些工作,她全都自觉地揽到了自己身上。她想照顾好每一个人,她也竭尽全力地做到了。可是这些年,她连吃一碗小馄饨的时间都没有。老伴和儿子经常在外面吃饭,他们没有想过,可以带她一起出来吃饭,哪怕吃一碗小馄饨、几个汤团。
吃过馄饨和汤团,她沿着街道继续走。她走到一个公交车站台,正好有一辆车子停着,她抬腿迈了上去。车上坐满了人,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站起来让她坐,她摆摆手,让小姑娘自己坐。她站在过道上,抬起胳膊拉住头上的横杆,车子开得很稳,只有很轻微的摇晃,她觉得感觉不错。车上的年轻人都低着头看手机,几个老年人大概是熟人,大声地寒暄着,一个戴帽子的老头说:“我儿子去北京工作了,我叫他回来,北京的房子多贵,把我这把老骨头卖了也买不起!”另一个穿皮夹克,精神矍铄的老人说:“年轻人愿意闯就让他去闯,说不定就成功了呢?就算失败了再回来也不要紧,反正你家里能给他兜底。”戴帽子的老头说:“我儿子也这么说,叫我别着急,给他点机会。”
机会都是给年轻人准备的。
王淑玲想,我还有机会吗?这趟车是通往郊外的,她一直坐到终点站才下车。下了车,她继续往前走,她什么都不想,顺着脚下的路往前走,走着走着,她看见一片娇黄灿烂的油菜花。她便往油菜花田走去,一直走到花田中间,她觉得有点累了,便在田埂上坐下来。馥郁的花香包围着她,她的衣服上沾染了点点嫩黄的花粉,她仰起头,看见天上的白云悠悠飘过,四周很安静,安静得连小鸟的叫声都听不见。她的心也空了,静了。
手机响了几次。王淑玲把手机调成静音,装进口袋里。仰面朝天,她在田埂上躺下,专注地看几只小蜜蜂飞来飞去地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