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爱折腾别去大公司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鸥哥

阿黄是我朋友,是大家眼中爱折腾的人。

毕业时,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毕竟在学校读书太久,社会经验几乎为零。

所以,他决定先去一家大公司干干,锻炼锻炼自己。

面试很顺利。

“我们决定录用你,下周三来公司报道。” 阿黄接到这个电话,幸福地跟女友抱在一起...

阿黄不了解微软,只是梦想过微软,梦想微软能带给他来的未来。

在微软做一个产品工程师,够体面,够支持他对未来的幻想。

走进微软在市区华丽的写字楼,他开始觉得自己属于这里。

生活待他很温柔。

到公司报道这天,他发现自己是最年轻的。

刚开始,他每天撸起袖管,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努力熟悉业务,也用心地跟同事学习交流。准备借这个平台,一展宏图。

对老板,阿黄毕恭毕敬,任劳任怨,担心表现不佳会让他丢掉工作。

时间正值2015年前后,新闻里经常报道某外资企业决定撤离中国,留下很多几十年的旧部无法妥善安置。

阿黄相信微软那么大,定当稳如泰山。

过了小半年,他对产品有了些了解,对业务有了些经验。面对已经渐渐熟悉的工作,他也变的放松。

岁月静好。

只是每过一天,活儿却还是和原来的活儿,所以他自然无法像入职时那样快速进步。

舒适的状态又过去半年,这时候的他能轻松地完成份内事务。和同事交流起工作,侃侃而谈亦是不在话下。

事情正在起变化。

安逸变成太安逸,渐渐变成无聊。

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就是熟练工。甭管谁抓来训练一阵子都可以胜任。

时间在流逝,无聊变得乏味。

这些学会的技能,都是在公司封闭的系统里细分下来的。他突然怀疑,如果将来跳槽,换到别的公司,别的系统,这些技能会不会毫无用处?

再看着周围同事,他发现,公司的小领导及以上的位置,清一色由70后把持,只因为他们毕业的时候,微软刚来中国。

前辈们的技能,却不过是刚来的一年,重复用了十遍而已。

面对外资的不断撤离,谁也不能真的高枕无忧。总部万一决定撤资,除了拿些补偿,他们该何去何从?

想到这里,阿黄对待前辈的言语,渐渐从尊敬,变得怠慢。

领导的激励成了不会兑现的空头支票,谆谆教诲都是唧唧歪歪。

他和领导关系自然越来越差。

岁月在流淌。

阿黄觉得加班太多,身体在慢慢变差。

琐碎,单调的任务,每天仍然不断重复着。

自己正在变老,能力却停滞不前。

追求的平台,成了紧箍咒,正囚禁着他的灵魂和肉躯。

不论心理或生理,他都备受煎熬。

终于,他支撑不下去了。

迷途知返。他头也不回地辞掉工作,

阿黄转而投向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没有高大上的写字楼,没有稳定的办公地点,随时可能搬迁。

但在这里,有一群年纪相仿,同样爱折腾的同事。有着丰富的经历,所以很有趣。

阿黄跟他们相处融洽。

这里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气氛也不再压抑。

任务不再是一成不变。阿黄大可以去自己擅长的岗位,施展拳脚。

他的职位由技术逐步转成运营。

他不仅要了解产品,也要研究客户需求,更需要关注市场和政策。

琐碎杂乱的事务,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阿黄须剥丝抽茧,也要讲究策略。

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也有了多维度的成长。

互联网世界日新月异,公司随时有准备面临转型甚至倒闭,也有快速扩张的美好愿景。

公司规模不大,却感觉和大家同舟共济。

裁员潮还是一波波的袭来,但是阿黄不再焦虑。

在创业公司工作,不如说是和公司一起创业。

阿黄承担更大压力。

这压力,却是向上的,是良性的。

创业就像哥伦布率队远航。

要横渡无际的海洋,登陆未知的新大陆,大家须齐心协力,战胜每次风浪,躲避每处暗礁。

在这里,每个人必须精壮,必须灵活。

每个船员能得到真的重视。

这种重视,是种期许,有能力,一定能够上位。

也是事关生死的力量,每个人都可能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忘掉了最初的苦闷,阿黄正式步入属于自己的职场。

在大公司,你会感觉自己可有可无,你会跟那里的死板、官僚格格不入。如果你跟阿黄一样,是一个不愿做颗螺丝钉的人,就别委屈自己去大公司。

如果你正深陷其中,乘年轻,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外面广阔的世界正在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