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小记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枕麦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像我这样,生病了,日子被迫慢下来,在淡淡的寂寥中,咀嚼着寡淡的滋味。但,从前的喧闹,哪怕只是昨天的,也像云影般,恍恍惚惚地漂浮在远处,没有一丝真实感,像海市蜃楼。
任你读过多少教你看惯无常的文字,真正生起病来,心里还是有无限的烦恼。想把这烦恼一丝丝捋清楚,最终织成一个还不算难看的图画,挂在对面粉青的墙上,等每天的夕阳把它涂成金色。
都说生病了,人的心思就格外纤细敏感,大约是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观照自己,那,平日里都观照什么呢,平白地,糊里糊涂地在思忖些什么呢。
这问题总是很难说,每个生命像被放逐似的来到,抓紧了时间,拼命寻找,奔跑的速度像要把躯壳甩在后面。但,我们互相看看并不纳罕,这总是司空见惯的,寻常情形。
病了,再看之前引得你兴致盎然的事情,顷刻间全都索然无味了,任花瓶里的芍药再娇媚,任窗台上的多肉再精神,任丢在桌上绣了半截的蝴蝶怎样的呼之欲出,都不能引起你半星兴味。你只觉得它们可有可无,甚至多余,生活就这样被抽去了水分一样,只剩下一个干瘪的核,在你的意念中横亘着。
这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思索关于意义一类的事情,大的小的,近的远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意义这种东西,根本不是过程或当下,它只属于以后,所以你也想不明白。
你也更留意那些脆弱的东西,担心它们,忧愁它们,为它们或许猝不及防的殒命紧紧捏着一把汗。你很想找寻生命开始和结束的原委,却发现没有根由,它们熙熙攘攘地就来了,没有一点儿疑虑和隐忧,它们匆匆忙忙就走了,没有一丝留恋和不舍。你原以为自己是旁观者,所以伤春悲秋,对花垂泪,以感伤之心寄予它们同情。时至今日,猛然惊醒,你才明白生命都一样,谁也给不了谁更多的同情,同在生命之河,奔涌的是相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