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联想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虛盈
比起外国男人来,中国男人又多了一重文化压迫。中国人的人生概念中格外看重“成家产业”。成家好说,立业便难了。 孔丘先生一句“三十而立”,又以圣人之尊规定出一个立业的时间表,弄得有些事业心的临近30岁的中国男人都神经兮兮的。
如果早于30岁建功立业,我们的文化颂之为“年轻有为”,如果到了40岁还无事业根基,我们便称为“庸庸碌碌”;如果到50岁才搞出点名堂,我们更冠之以“大器晚成”。我们对生命的这种追迫,到底是进取精神的表现,还是一种病态文化的表现呢?
孔子时代的生活,人类还没有积累太多的知识,用二十几年的时间确实能够学到不少了。而在知识爆炸的当代,就算活到老学到老也只能是在某行某领域接触到些皮毛,仅此而已。
对“三十而立”的苛责,还有一层其更早出现的背影。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稀,为稀少。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七十岁高龄是很少见的。也就是说,如果30岁还没做成什么事情的话这辈子就干不成什么事情了。
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人生七十不稀奇,重视体验生命过程的人,不必太着急,联合国近年将青年的年龄限制到45岁,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悠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