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随笔集——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尊重和赞赏各种对话——理想课堂之五:从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来看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岩耕夫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57:

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

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其主要特点:讲对话、重品质。

如果说第一重境界更多的是规则、规范,那么第二重、第三重境界更多的是自由。第一重境界更多的是围绕教材,第二重境界则更多的是围绕文本。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不是静态知识的片段堆砌,而是动态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

这里所讲的“发掘”,是指从提问到解答的完整过程,即探索中的发现和探索后的重现,既指方法又指方向。

这里所讲的“魅力”,一方面是指知识对师生所形成的智力上的吸引与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按照可遵循的规律进行探索,在过程中不仅习得了相应的技能,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其核心是智力挑战和思维训练。

由此可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深入对话。通过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被兴趣指引、被乐趣激发,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与感受到科学家发现知识的坎坷与喜悦,从而由内在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学的品质;教师不再是隔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二道贩子”,用某些“有效”的方法把知识简单地转交给学生,而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准确而及时地出现在被阻隔之处,甚至是和学生一起沿着“问题——知识——真理”的途径进行一次科学探索,成为学生的同行伙伴,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这段话理解起来很有难度。但与第一重境界对比来看,就会理出点眉目。第一重境界教学的有效框架包括,了解教材和学情,设置目标,注意学生的预习,注意精确的板块设计,反思。第一种境界,涉及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教学板块中的学生学习清单,但他对学习的过程谈的不很深入。第二重境界,他就要完成这个任务,此时学习的过程要进行深入的描述。虽然出现了教材之外、探索、学生生活等等词语,这并不是说他是课外,他还在课堂的范围内,要不然就不能称作为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否则应该是校本课程或者课外实践活动的第二重境界了。所以第二重境界的艰涩的描述可以这样通俗易懂的说成是,对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在状态的描述。

把握住了这个主要内容,再从中找到几个关键词:动态知识、兴趣乐趣、主动探索、潜力品质、智力挑战和思维训练、对话引领陪伴。从关键词来看,这些东西已经被谈烂了。

如果把这些关键词串成一段话,可以这样讲。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乐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陪伴学生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知识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其中进行智力的挑战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潜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有品质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对话一词,好像很通俗,但却非常容易产生误会,换成倾听表达阅读写作思考联系综合运用督促检查互教互学等等这些词比较准确。这些词实际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智力和思维训练的形式。

所以第二重境界的特点它概括为讲对话重品质。实质上是一个意思,就是智力的和思维的训练。智力和思维的训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识字写字,学习生词,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概括内容,抓重点词语,写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先来表达,互相检查,有感情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等,这一切的活动都是思维和这里的训练过程。一切学习的过程呈现出一种对话的状态。所以对话即思维。

在平时的理解上,往往认为学生与书本的对话,才是智力和思维训练,往往轻视其他部分。今天来看,课堂上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做批注,写感想,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的交流,检查督促。等等这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智力和思维的训练。当然这些活动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如果我们关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和智力训练的价值,加以设计运用,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从这点看来,六个纬度中的亲和度和自由度。他绝对不像我们原来理解的,那么浅薄,仅仅是课堂上的交流状态。他还有更深的意思,就是指第二重境界中,他所包含的那种深刻的思维和智力的训练。亲和度和自由度,就是指对话的过程。亲和就意味着对各种对话状态的重视。自由就是关注各种对话的思维和智力训练价值。

各种对话被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乐趣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味的关注与书本的对话,就是学习枯燥无味的源头。

说了一大堆深刻的道理,那么在《尝试》这一课中,怎样做到这一点?

道理的辨析是重要的,不明理,何以行?这一点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短板,因为认识上不到位所致。

首先在《尝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对话是基本的对话,就是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识字写字的训练,学习生词的训练,朗读课文的训练,概括大意的训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国王布鲁斯思想感情的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训练,联系生活实际的训练。这些基本的对话是重要的。

但在这其中的每一个对话中,都有一个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如果不关注这一点,学生与知识的对话就会落空。教师的引领,在这里要发挥作用。在每一个训练中,老师提出的自学方法,都要注意,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也叫每一个板块中都体现出生命在场。比如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强调用自己的方式来概括。朗读课文,要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之后起来的展示检查交流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所选择的那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答案,语文本来就没有十分精确的答案。就是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我上的时候,挑一个同学起来回答,他把第一段的内容说的非常的详细,后面的还可以,抓住了主要的内容。之后我就直接告诉他概括内容不应该这样概括。现在看来,这种引导和处理是不恰当的。首先要欣赏他这种方式,肯定他这样做的一些思维和智力训练的价值。上来就一棒子打死,显然是不正确的。然后提醒他注意概括内容的一些要求,只要他稍微改动那么1/10,改动一点点,更完美了。这时候我想,他肯定乐意去思考,乐于接受,并且体验到这种乐趣。这里的问题确实是只有那么一点。如果我们从机械的,只重视与书本对话的观点来看,用不是对就是错的两级思维来看,这么一丁点的失误,就会被看作是致命的失误,从而连他自己原来会的那9/10,也被他自己彻底否定掉了。从而变得一点也不会了。

有时候我们非常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学生会给我们创造出一定的奇迹。实质上这不是奇迹,学生本身就会的非常非常多。往往把学生一点点的失误,无限放大,彻底否定学生,学生也自己彻底否定了自己,这就是后进生所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进生的产生从实质上讲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其次,还要注意生生之间的对话,这个很明显也是需要老师引导的。老师容易犯把一点点错误无限放大的错误,学生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的对话老师不去引导,这种对话和交流,往往会变为棒杀。这样引导,同样是引导学生去看到别人做得很好的9/10。

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就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理解。

等等等等各种对话,几乎都是这样的。要彻底摆脱以与书本对话为重点的模糊观念。高度尊重和赞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对话中所表现出来的那9/10的非常重要的正确性,和风细雨的引导他们去纠正做到那1/10的不正确的地方。尊重和赞赏就是对话的基本原则,也是让各种对话真正实现思维和训练价值的基本原则。

在课堂上,如果我能这样上课,我的教学境界确实是进入到了第二重境界,整个课堂学生的各种对话被尊重被赞赏,学生的思维和智力训练积极活跃。这种境界显然与仅仅做到第一重境界,有效教学框架,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一点在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中有具体的描述。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

在以前也曾经自然的取得过这样的个别成绩。比如带运动员的训练,就是尊重他们的各种对话,所以才有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对后进生的倾盆大雨式的表场,雷鸣闪电式的鼓励,从而让他们忘我的去努力。

现在看来,这种优良效果的取得,实际上是尊重了各种对话。辨明道理,实践验证,然后就会从自然的状态,走到自在的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