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随笔-生活工作点滴读书让生活美好

善读「论语」15.38:事君敬事因谋道,为仁行义岂谋食

2020-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善氏

「卫灵公篇第十五」38

【原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出仕为政,应谨慎勤勉于行道而不应计较于利禄。”

【注释】

“事君”,即“仕于君”。在古代即出仕为政,为君上做事。相当于现在的“从事公职”。“事”通“士”或“仕”。

“敬其事”,指谨慎勤勉于行道之事。“敬”,谨慎勤勉;“事”,指行道之事。子曰:“以道事君”,故事君之事,即行道之事。

“后其食”,将对食禄的考虑置于“敬其事”之后。也就是说,在“敬其事”时,不计较、不考虑食禄。“食”,食禄,俸禄。

【评析】

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故儒家“事君”乃为行道,非为获取功名利禄等他故。“事君”只是“行道”的形式,其根本目的则是服务社会、利益大众。若道不可行,则不可“事君”。因为非道亦即不仁,故此时事君食禄,便属可耻。是故子曰:“邦无道,谷,耻也”(参见《善读「论语」14.1》)。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又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谓“忠”,即尽心竭力以为人谋。故“事君”行道,必须尽心竭力以“敬其事”。若事君行道不能“全心全意”,而存有求取利禄之念,所行便不能“尽心”。不尽心,则不可谓“忠”;不尽心,亦不可能“敬其事”。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曾子曰:“仁以为己任”。故无论有无私利,对于儒家而言,行道为仁都责无旁贷,绝无计较功名利禄之理。是故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好仁者,无以尚之”(参见《善读「论语」4.6》)。因此,“仁”乃是孔子之道的最高原则。前两章的“当仁,不让于师”和“君子贞而不谅”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本章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同样也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既然“事君”是为了行道,那么食禄就不可能与“事君”相提并论。故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有注解认为这体现了“无功不受禄”的思想,但这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有功受禄只能算是一种交易,而事君行道则属当仁不让之举。

由东汉大儒班固等人编著的《白虎通》云:“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故“君”即民心所向,其本为“群”,亦即民众。古时由于技术所限,只能以“君”代“群”来实现国家治理;今时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国家治理技术日益完善,则理应让“君”回归“群”的本来面目。故古时“事君”乃仕于一人,而今时“事君”即服务民众。现在“公务员”是热门职业,每年“考公”者亦如过江之鲫,洋洋巨万。但欲“事君”者有否扪心自问:如此热衷“事君”,究竟是欲“敬其事”,还是欲“先其食”?知否“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知否“邦无道,谷,耻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