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心灵大学生活上班这点事儿

当你还没混出头的时候,会怎样度过一无所有的日子

2017-08-18  本文已影响127人  燚燚好运祈福

-1-

每月15号,是我们公司发工资的日子。

上班一整天,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已经“无法自控”在工位上刷了5次手机银行,盼望着余额赶紧从个位数变成四位数。

因为转眼一个季度过去,又到了我该交房租的日子。

我不想在房东心里落下拖欠房租的坏印象,那样会影响我续租。现在能在公司附近能找到这样物美价廉的房子,对我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

回家给房东转了账,三个月房租加上水电,半个月工资没了。正打算动手做饭,忽然想起了昨天收到的信用卡账单……OH!天啊!这个月账单多了几笔“神来之笔”,还完后,仅剩的半个月工资也会没了……

这要命的生活!

30岁的我,领着体制内稀少又固定的工资。信用卡账单比上个月多了几百块这样对别人不算大的事,已经足够让我变得焦虑。

晚上躺在床上,心里焦虑无比,想起遥遥无期的崛起之路,这样的日子,要熬到什么时候才是头?

我知道我有梦,可随时摆在眼前的课题,是怎样应对这一无所有、捉禁见肘的日子。

那个行走四方、做想做的事、实现财务自由的梦,一直被我小心翼翼拽在手心,这些年当身边的朋友陆续成家,走入世俗而安稳的生活,我还固执守着一个别人看起来虚无缥缈难以落地的梦,愿意尽可能在满足生存之余一丝一缝挤下时间,无数个青春的夜晚端坐在书桌前一指一指码字,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能摆在天下人面前被赞叹被认可。

当别的女生买包包买衣服,买动辄几十块只为喝半杯的奶茶,自己只能宅在家,买各种网上课程,尽可能避开各种娱乐开销,为梦想攒钱。

买衣服买护肤品要精打细算,为了省钱刷几十个页面,批复过敏需要买药,走了很远的路,只为了买一支同样品类但价格便宜几倍的药膏。

并非我在迷恋这种贫穷又努力的状态多光荣,多与众不同。

现实不过是,有限的收入要在无数个无人知晓的灯下,连年累月撑起起无限大的梦想。

中途必经的龃龉不堪,我不愿在人前启齿。

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都在随时提醒你目前的平凡与渺小。

光芒万丈的梦想,和摆在眼前缺钱、缺时间、缺觉、缺锻炼、缺作品、缺名气的岁月,落差无比巨大。

一无所有的青春里,和很多和大咖之间的巨大鸿沟,等着我用无数辛勤努力去填补。

每个追梦者,在一无所有的征程上,孤独,拮据,将与你长久相伴,你会活得比其他人更累,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承受更强的压力。

-2-

作家赵星,就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说起初到北京的日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白天奋力打拼,晚上回到简单破旧出租房蜗居的经历。

初到繁华的帝都,她住的是500块一个月的在城中村自建平房.

“没有厕所和厨房,都要去公用的厕所,有时候你在坑上蹲着,面前就飘来一只大狼狗”,“因为治安不好,天天有房间被盗”,“每次看到电视里南方工厂里打工妹生活的纪录片,我就会想起那个地方来”。

拥挤的小房子里,装满每个人对生活的希冀,大家都用力在很大的城市、很窄的房子里努力向前走着。

再后来,她找了一间大房间,但四合院里13个人共用1个厕所。

“人多到厕所巨堵,到后期天天屎飘在马桶里,你还不得不继续上。更惨烈的是有时候你在旁边洗澡,旁边就是飘着屎的马桶。找人来通了很多很多次,但终究不知道为什么还总是要堵。”

这样恶劣的环境,别说是住,简直是谁看谁揪心,赵星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环境再糟糕,也不妨碍人认真生活。这时的赵星进了外企,工作之余用电饭锅给自己做饭,用200块钱买的二手洗衣机做家务,无论多晚,都雷打不动坚持在二手笔记本每天码1500字的文章。

普通人的生活,大多是一步步熬出来的。

到期后,她终于离开这个“屎太多”的地方,搬到一间20年的老房,6平米,小小的、热热的。

我就在这个小房间里写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那时候记者来我家采访,三个人根本站不进来,只能我和记者坐在床上,摄影大哥站门口,还有一位站走廊里。

她在这套老房子里写了三本书,还跳了槽。1000多个日子,她重要的人生转变,职场转变,以及迅速的成熟长大都在窄小简陋的出租房里完成,包括遇到最好的朋友,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再后来,她买了房子。现在住在干净整洁,安静又安稳的婚房里,她总记得那些租房时光。

“那些心惊胆战又脏乱差的日子,像利剑一样挂在我心上,又像星星,回想起来会给自己点赞。”

“年轻的时候所有的颠沛流离都将成为日后心中的慰藉,是青春的圣火,是跃动的生命。它们闪着光,透着亮,提醒着我们曾经那么年轻,曾经那么敢闯,曾经天不怕地不怕,曾经什么都可以接受和忍耐。”

可看着她在不同糟糕房子辗转的租房经历,换做很多人,也包括我,恐怕每天都会被埋没在质疑和恐惧里,被眼前的逼仄压迫得分分秒秒想放弃。

其实老话很早就告诉过我们:要当人上人,得先吃苦中苦。

想得到从未得到的东西,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付出从未付出过的努力。

我在30岁这年,决心跳出原生家庭的框架,活出真自我来,独自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

下班回家,一个人做饭、听课、写作、做手工。

第一次觉得生活真真切切把握在自己手里,自由度大幅增加的同时,房租水电的生活开支也结结实实落在自己头上,买一件稍贵的东西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也第一次反应过来,一直在小城市体制内过着安逸日子的我,和飞速发展的时代落后太多。

独立,有发展,去巴黎纽约等等所有想去的地方旅行,做自己能说了算的工作。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承诺,需要我付出从前不曾体验过的付出去换取。

这一切让我明白,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支撑起独立自主有质量的生活尤为艰难,还好这个道理在如此年轻的岁月已经让我懂得。

生活用很多以前不想面对的事实,教会我怎样性价比高地,过努力而有质量的日子。40块一斤的牛肉太贵,那买10块一斤的健身界明星产品鸡胸肉,低脂肪高蛋白,帮助身体长成肌肉线条。没时间做饭?那就蛋白奶昔代餐,吃一顿快餐盒饭的价格,同样可以换来健康和美丽。

年轻的时候,我们或许没有足够的钱、没有充裕的时间,生活离媒体鼓吹的精美舒适遥不可及。这时梦对我们来说是镇痛片、是解压物,支撑我们一点一点朝想要的方向走去。

捱得过贫穷,担得起压力,是世界对强者必须的考验。

遇到困难时,我总是这样一遍一遍在心里鼓励自己。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身处灰暗处,就忘了前方有光。


-3-

即使所有的成功励志学都这么鼓励你,年轻的贫穷,一点也不可耻。

绝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看,都会鼓励你挨过生命的冰封期,迎来光芒万丈的时刻。

有时候,比起穷,更看怕的,是仍然停留在旧时代,深陷贫穷短视大环境的人们,对努力者的舆论围剿。

咪蒙在《我努力的意义,就是可以选择和谁同行》的文章里,就讲过这样的故事:

她的一位粉丝念了一所专科野鸡大学。当所有同学都打算好好玩过三年的时候,她不甘心当学渣,想专升本,终极目标还想考复旦的研究生。

结果,她成了系里最大的笑话,大家都觉得她疯了。

这些人想的是:大家都是垃圾大学的学渣,安安分分地当好一个学渣,不就完了?你很努力很上进的样子,很恶心。

说她的坏话,成了班上的一大流行。

上课坐第一排,大家就说她是为了把沟露给老师看,好拿高分。认真学英语,大一就过了六级,大家就说她去买了厕所里写的考前蒙题,其实她英语根本没那么好。

大家把她彻底孤立了,这样被没脑言论压制的环境,反而激发她的斗志。

她拼了命学习,寒暑假还报班补习,后来她没读复旦,而是去美国上学了,目前在洛杉矶一家公司实习。

而她曾经的同学们,只能在班级群里,酸溜溜地说:

“哎哟,你发达了,把我们带去美利坚见识一下,打黑工也行啊。”

“据说中国丑女,在美国很受欢迎。你该不会就找个外国老头嫁了吧?”

都过了还几年,他们的画风一点儿都没变。

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是改变不了你是个傻X。


你看,哪怕最后成功了,傻X们依然可以编造最无知好笑的借口,又自己短视的世界观,去评判这个世界里比他们高得多的成功。

作者老妖在《好姑娘光芒万丈》里说过:

“有太多声音在说:“女孩子,何必要和自己过不去?”“女孩子,为什么不老实选择一个人嫁了?”“女孩子,工作没必要那么拼。”“女孩子,没有必要活得太辛苦。”

可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从来不理会这些言语的女孩。她们总是向往远方,不放弃希望。她们愿意选择用更勇敢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她们永远坚信:拥有未知的可能,总比死守现在的一成不变更让她们欢喜。”

价值观绑架,阻碍了很多人的奋力向前之路,身在十八线城市,一个30岁还想着跳出体制、还想着靠过硬的真本事自己赚钱、还想着出国的人根本不活在很多人认知的现实里,早已习惯独来独往来对抗世俗的浅见。

我确实crazy,敢在看似不可能的年纪,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去干那些不知尽头在何方的事。

因为对我而言,体验生命的成功,一个个勇攀高峰的巅峰时刻,远比蜗居小城结婚生子,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来得要爽得多。我要看遍世界、行走四方,生活在顶端。我要让自己的后代,生活中在高质量、有态度的原生家庭里,不因为贫穷短视做出有违内心的选择。

回归眼下的贫困,我知道这是生命的必经阶段,是我走向独立成长的开始。

很多人为了逃避这样的生活,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能提供更好生活的人依托,代价可能是一生的幸福,或是早早得过且过放弃努力,投入生活的洪流里,麻木地把日子一天天重复下去。

那句不努力的人,只有穿不完的地摊货,和逛不完的菜市场,就是这么来 的

相比这些,我愿意接受吃力又有希望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是迎向自由和独立的好时光,我会一直努力,最后用事实证明,这是我一生做的,最明智的一笔投资。


作者:孩纸燚燚燚(yì),痛恨平庸的老女孩写作者一枚,爱成功,要马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