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离世:面对死亡,我们恐惧的究竟是什么?
01
正在浏览朋友圈时突然蹦出来条信息,点击一看,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去世的消息,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记得去年他好像还主持过节目呢。
又看到他的妻子哈文留下的一句:永失我爱。
以及满屏幕的黑白色,短短几分钟这则消息就刷满了朋友圈和各大网站。
我愣了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半颗烟狠狠掐死了。
李咏才50岁呀,正是黄金的年龄段,又瞥了一眼百度,看到穿着白色礼服的他还在手机里微笑,人却已经不再。
心理学前辈李子勋老师的去世还没缓过神,李咏的去世又来了,想起了不久之前离去的各路明星,心中顿时笼罩了一层恐惧。
名人去世总会让人不同程度的唏嘘感慨,像是某种不好的体验笼着自己,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就是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
我在想,为何自己第一反应是把烟灭掉,这是个无意识动作,很明显,我联想到了吸烟会损坏我的身体,继而引发疾病,疾病很有可能导致我的死亡。
是的,真正让我们感慨的或许不是去世的这个明星,而是我们自己终究也会死亡。
02
那么,我们害怕的究竟是什么呢?
正如我害怕吸烟是害怕健康不再,作为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肉体有可能不会存在。
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身体不再正常运转。
大半年前,我妹妹查出了高血压,这对于胆小的妹妹无疑是巨大打击,她其实很懒,和我一样喜欢吃肉,也不怎么运动,她屡次信誓旦旦的要减肥,可终究控制不住对肉的渴望,一次次以失败告终。
这次我也以为妹妹会采取保守态度,吃点降压药,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最近再见她时大吃一惊,只见她整个人都瘦下来了,精神了许多,气色也比原来好看了。
聊天中得知,自从她查出了高血压就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肉是彻底戒了,菜也是以少油少盐为主,晚上不吃饭,还经常吃水煮的蔬菜。
更关键的,她开始运动了,每天围着小区慢跑,除非特殊情况不得不开车,外出都是步行,坚持爬楼,在他们小区开始跳广场舞,现在已经是几十号人的领舞者了。
这个过程持续了半年,欣喜之余也让我们刮目相看,当我问到她是如何坚持的,妹妹不紧不慢的说了三个字:“怕死呗”。
是的,女人爱美,但是这并不是必需品,不瘦下来也可以生活,除了隔离掉外在评价,也不会耽误其他生活质量。
正如我戒不了烟、学生们戒不掉“垃圾”食品和饮料,不是因为戒不掉,除了本身能缓解某些压力之外,更重要的人们往往对“将来的疾病”极不敏感。
当下的疾病则不同,会直接让人感受到痛苦,引发人对死亡的恐惧,在死亡面前,懒惰和贪食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正是对当下疾病的恐惧,开始让妹妹注重健康。
所以,当一种恐惧变成了具体的事情,人也就多了掌控感。
死亡本身看不见摸不着,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我们能感受的到,也是可以掌控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转移了人们对死亡的焦虑。
03
还有可能害怕死亡的过程。
各种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让人们对于死亡之前的状态心生恐惧:
病榻之上,浑身插满管子、气管被切开、各种仪器滴滴作响、亲朋好友围在身边,好像在等待某个时刻的到来,伴随你的还有各种无法承受的疼痛。
仅仅想一下这痛苦都会让人不寒而栗,而这一切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只能独自承受这极端的痛楚。
不仅是疾病治疗造成的伤害,无论哪种类型的死亡,只要想到那些致死的过程,也都好不了哪里去。
对于死亡的害怕的其实是对濒死过程的恐惧。
04
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或许是对于死后的状态。
那是一种无边的黑暗、一种空前绝后的虚空,死亡不仅让你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这一切永无止境,永不可逆,不管时间过去多少万年,不管这个世界这颗星球变成了什么样子,都和你没有半点关系。
死亡永久的埋葬了你的未来。
更重要的,死亡以同样的方式埋葬了你的过去。
你的容貌财富你的经历你的过往都将不复存在,就像你从未出生,就像我眼前这支钢笔,再也不会有任何意识存在,一切皆空。
但请你再细想下,以上的恐惧是否只是幻觉,是现在的我在描述死后的样子,事实上,我死了,就再也没有了任何意识,根本不存在情绪波动。
正如这支钢笔,它永远不会有任何思想,也不会想自己怎么了,有没有恐惧。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就说过:
“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了”。
所以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你的意识和死亡永远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不应该有什么焦虑和恐慌。
那么,你恐惧的应该是现在自己的恐惧。
你没有理由对死亡之后进行恐惧,任何情绪的存在是因为一个前提:你是一个有意识的人,没了意识,你将不复存在,更不可能有什么情绪。
那么,你恐惧的到底是什么呢?
05
或许是一种无常的存在,一种永动的变化。
这种无常包含了活着全部的意义,你的伴侣、孩子、父母朋友,你所有美好的、糟糕的经历和拥有,以及它们所带给你的各种好的、坏的体验。
你恐惧的是活着,并不是死亡,因为死亡本身,根本没有意义。
而活着的意义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各种仪式。
就是你孩子的长大、老去的双亲、双鬓的白发、衰老的容颜、去世的亲朋好友,以及一些名人的离世。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关系的消失。
正如你的存在是通过关系来证明,最初是母亲,后来是你认识的人,你和他们的互动、交织,你在他人那里得到回应、反馈,你被别人关注、爱、恨,被嘲讽被指责被羞辱。
你体验到了关系中的各种声音,你觉得“哦,我是存在的”。
当你死亡之后,这一切都消失了,没了任何回应,所有关系全部、彻底断裂,只留下了你的日记本和衣服,或许某些年有人记得你,但对你而言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不久之后,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那么,你所有的证据都将不复存在,你,彻底消失了。
06
还有一点更让你恐惧,就是对待死亡这件事的无能无力。
这是终极无力感,很多伟人、名人离世你往往会想:“他们有钱有地位,却依然逃不掉死亡,那我真是更绝望了”。
这种终极绝望感被一代一代压抑在人们集体潜意识最深处,形成了巨大的、不可逆的、终极无助,这是绝对的不可控,绝对的失去力量。
人们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科技高速的发展只能暂时缓解生命,却不能解决死亡。
还有,让你更不可控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何时死亡,究竟以何种方式死亡。
这更加重了死亡恐惧,你还能活多久成了一个终极之谜,这个谜语一直延续到死亡那一刹那才会有答案。
就像系列恐怖片系列《死神来了》,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正是对死亡恐惧的替代。
07
那么,面对终究一死的现实,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呢?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真希望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存在,我也宁愿相信人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有个叫做“灵魂”的东西存在。
即便是我们的肉体湮灭,灵魂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这样的话我就不那么恐慌了,诸如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诸如佛教的六道轮回。
这也算是一种态度,至少让你还有点希望,用宗教信仰或者脑海中各类幻想满足人们“长生”的愿望。
用一种前世今生观念缓解我们的终极无常。
其次,记住这个颇具争议的哲学论点:意识和死亡永远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就像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既然在思考任何死亡话题时候的你是活着的,就不用为死亡担心,因为你死亡时候意识全无,诸如这支钢笔、这块抹布、这个烟盒,它们是否活着和死亡显然没什么意义。
第三,你也可以像我这样面对死亡、思考死亡,直面死亡。
喜欢《非诚勿扰》里的香山先生(孙红雷饰),在得知自己不久人世之际,提前给自己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用那样的仪式和活着告别,不管是亲人爱人朋友还是经历。
我在想,倘若有幸我也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期限,我也会像香山先生一样,用直面死亡的方式迎接死亡。
记住,你在思索死亡就是在思索如何活着,在思索如何面对自己。
以及如何面对此时此刻和你在一起的人,不管是谁,他的存在就是你活着的最好证明,你除了珍惜当下拥他入怀的感恩,还能做些什么呢。
最后,还有种让你面对死亡的勇气:就是整个人类和你一起面对。
思索死亡的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到极致会吞噬人的整个思想。
当你意识到死亡是整个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共同面对的一件事,那么,你就不再孤独了,因为不管是名人、伟人还是小狗、鲨鱼,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在一起活着,终究一天,我们也在一起死去。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死者,以及不知多久之后便要死去的我们。
你好,我是冰千里,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重度孤独爱好者,主攻亲密关系。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冰千里
欢迎投稿专题《疗愈写作》,收录一切真情流露的文字。华而不实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