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明清ll明之抗击倭寇战绩
嘉靖年间,皇帝长期沉迷于炼丹修道,不问政事,朝政全由内阁首辅严嵩把持,他任用亲信赵文华等人主持抗倭战事,而赵文华则凭借职务之便,欺压地方官员,搜刮库藏贪污勒索,更为严重的事,他并不懂得军事,直到有人揭露他的罪行,嘉靖帝才将他治罪削职为民。
就在明朝政府昏君乱党,大行其道的形势之下,时任浙江巡抚,监察御史的胡宗宪让明朝政府在这场倭寇之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胡宗宪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明朝抗倭名将,他到任后,一方面招揽重用了大量人才,如俞大猷,戚继光等,另一方面就是注重练兵,他在抗倭斗争中最令后人称道的就是与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
王直是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首领和中间人物,自己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盗集团。
胡宗宪在对海上倭患进行分析后,制定了剿抚并举的抗倭策略,在经过长期的招抚策划后,终于在1557年冬,胡宗宪设计诱捕了海盗王直,并于1559年将其斩首,当时横行海上的倭寇除了王直外,其次就属徐海的实力最强啦。
徐海本是一个和尚,后随叔叔从事海上贸易,因为叔叔把他作为人质抵押给了倭寇,后无力偿还,徐海走投无路,被迫与倭寇勾结,开始了海盗生涯,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对待徐海,胡宗宪同样采取招降政策,并且充分利用了徐海的爱妃王翠翘来诱降徐海。
徐海听信翠翘之言投降胡宗宪,哪知胡宗宪出尔反尔,诛杀了徐海。
至此,两浙者的倭寇暂时平息了,其余的倭寇便把重心移到福建。
平定江浙倭寇的明军将领也转战至福建一带,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俞大猷和戚继光了。
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甫,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人,在平定倭寇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战役是兴化平倭大捷,当时清华城被倭寇攻陷,俞大猷被调为福建总兵官,剿灭倭寇。
俞大猷采用“比以战为守,我以守为攻”的正确作战策略,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1563年4月所有部署完成后,明军三路出击,歼灭2200多人,取得了兴化平倭大捷,收复了平海卫和兴化城,解救了3000名被俘的百姓,为这场战役周密部署指挥的俞大猷在论功行赏时,却因为嘉靖皇帝听信谗言,对俞大猷银四十两有人为他抱不平,但他却淡然处之,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继续领兵作战,荡平倭寇。
当时与俞大猷齐名的就是戚继光,他们两人被时人并称俞龙戚虎。
戚继光
戚继光,山东登州人出身武将家庭,面对倭寇肆意横行,鱼肉百姓的形式,他愤然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自己立志扫平倭寇的决心。
为了抗击倭寇,1559年秋戚继光亲自到义乌精心挑选,招募了3000人,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戚继光招募的这支军队竟然成为了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1561年,在台州先后九战九捷,迅速的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戚继光由于在对倭寇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他的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戚家军。
在福建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除了在新华平锅大捷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外,又在解救仙游之围中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新华平倭大捷后,又有大批倭寇陆续登陆,1563年,两万多倭寇围攻仙游,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当时戚继光部下只有6000人,敌我力量悬殊,在经过长时间的周密部署后,戚继光分兵多路猛攻窝口,致使倭寇丢盔卸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解除了。
后来戚继光又与俞大猷合作,共同讨伐吴平军,吴平源活跃于闽粤沿海后退居难熬,与倭寇勾结有1万多人,威余二人精诚合作,共同战斗。
吴平惨败,率800余人乘船逃跑。
1566年,戚继光与俞大猷又共同剿灭了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荡平倭寇,让明朝政府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朝廷上下可以将精力集中到政治和经济的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