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慈母严父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我的母亲》胡适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描写了一位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
作者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她的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她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
“每天天刚亮,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丢脸,出丑的意思。)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作者的母亲在天亮的时候耐心地等待作者清醒,耐心地对作者说昨天做错的事情和说错的话,耐心地等着作者认错。用道理慢慢引导,即使说到伤心处落泪,也要把道理给作者讲明白。没有责骂,也没有责罚。一位慈母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衬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作者的母亲因为作者一句轻薄的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作者重重的则罚了一顿。母亲对儿子的责罚,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是在儿子刚刚犯错误的时候。她是一位仁慈的母亲,没有在人前责罚孩子;她又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重重的则罚了孩子一顿,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从来不会用道理慢慢引导,给孩子说明孩子所犯的错误,更不会把孩子的错误等到第二天来指出,而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直接责骂和责罚,让孩子自己认错。至于孩子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了。
由于父母并没有让孩子真正地去认识错误,所以,认识到错误的孩子做错了一次,没有了下次,而没有认识到错误的孩子做错了一次,仍有下次和下下次。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作者的母亲既仁慈又温和,但又不缺少刚气。在人格上受到侮辱的时候,请来了几位本家,当面质问对方,直到对方认错赔罪。
作者母亲仁慈又刚气的性格深深影响着作者,所以作者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爱的伟大来自母亲的仁慈,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位慈母。
3652天文字之旅的第24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