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得与失”

2021-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超_Megan

前几天,我看了陈海贤老师的文章《得与失》, 很有启发。这篇文章是根据今年浙江高考题目写的。陈老师对得与失的理解非常深刻,值得一读。

三个例子

陈老师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央视主持人陈晓楠。她失去了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对谈话的掌控,而她得到的是,被访谈对象总是能对她敞开心扉。她通过做减法,为被访谈者创造了谈话空间,让他们站在舞台中央畅所欲言。而自己却退到了一角。

第二个例子是陈老师自己的例子。他有着超强的通过问答打动人心的能力。这是他一点一点积累的。陈老师曾经放弃了浙大老师的工作,放弃了在浙大分房的资格。这些都是失去,他也曾经久久不能释怀。他选择了一条小径:在知乎做了很多年的问答,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室,在得到上做课程,写书......在失去了很多之后,他也得到了很多。正如他写道,

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做加法的过程。可是实际上,当我回顾自己所走的路时,才发现真正的转变,有时候是要从减法开始的。如同谈话一样,自我的发展也需要空间。就像装修一间房子,你需要先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能把新家具搬进来。有时候,当你把旧家具都腾空了,看着空空如也的房子,你会发慌,觉得自己只是失去了,却什么也没得到。
但其实,“空”本身,也是一种得到,只不过,它是一种奇怪的得到。你说它有吧,它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你说它没有吧,它好像又有一些东西。它有的是什么呢?是一些你看不见的可能性,等着你慢慢上路,去积累有价值的经验,逐渐把它填满。“失去”里是蕴含着“得到”的,只不过因为它看不见,我们总是低估了它。

我很喜欢陈老师关于房子的类比。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先失去(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获得了拥有新家具的机会。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一个好学生的,她不断努力,又时常焦虑,觉得自己成长得太慢。陈老师说,

我从很多好学生身上看到过这种焦虑。我想他们之所以是好学生,也许是被这个赛道塑造得太深了。他们不知道,有些时候,当个“差生”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在那个人人都在跑的赛道落后了,也许你就可以脱离所谓的赛道,去审视生活,寻找更广阔的出路,并从琐碎的日常中寻找意义,也许你或从失去中,得到新的东西。

我的得与失

回顾这几年的得失,我觉得失去远大于得到。如果没有当年的辞职,我可能没时间反思和学习成长。没有时间学习英语,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新机会。我就是那个差生,跑在了后面,才有机会寻找新的出路。虽然现在依然不太好,但和之前相比,有了一些起色。

而我在经济方面的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至少现在,我还没看到这个失去为我带来了什么新的转机。唯一的好处可能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了。我现在还处于搬空房间的阶段。我愿意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语和写作,学习和成长是我现在做的事。但我成长的速度还是太慢了。虽然以我现在的眼界还无法看到我未来会拥有的机会,但现在只能走好脚下的路。

前几天看到这个高考题,我也想尝试写一下。但内心非常疑惑和愤怒,因为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失去。因为人性有厌恶损失的弱点,我们会无限放大自己的损失,耿耿于怀。我总是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新仇旧恨都涌上心头,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失去。看了陈老师的文章,我好像豁然开朗,也许我的积累还不够, 还无法看到新的机会。审视自己做的事情,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就继续努力吧。

得与失也许就是一体两面的,愿我们在得到时不骄不躁,在失去时也不要灰心丧气。认认真真,从容淡定,走好脚下的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