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人物

战国雄风|传说中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下)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72人  成周子

春去秋来,当春秋礼战的羞涩逐渐褪去,战国兼并的雄烈之风盛起,人们惊奇的发现,当年销声匿迹的中山国鲜虞人,竟然又出现在了史书中,并以中山国名强势崛起。

史载赵献侯十年,中山武公初立,整个华夏仿佛都听到了鲜虞人的一声大吼,我中山国又回来了。一晃数年,故人安在?

图片来自网络

只是这一晃,世界早已变了模样,当年的老对手晋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韩赵魏三家,他们从曾经的卿大夫,变成了如今割据一方、实力雄厚的正经诸侯国,并双眼紧盯复起的中山国,盘算着各自的利益与得失。

有人说中山国既小且弱,不值一提——

的确,它不大,可就是这地方五百里,在被赵国灭后,大大扩充了赵国的实力;

的确,它相对七雄较弱,但却能南击赵国,北攻燕国,并成长为中原诸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扎谁谁都不好过。

它既是块肥肉,也是个隐患,邻近诸国都在蠢蠢欲动,为的就是吞下这口肥肉,不仅能够壮大自身实力,也将那可能的隐患消灭在初起之时。而这一切,中山武公都不知情,他还在顾地忙着强国力、练兵马。

(一)魏灭中山

首先按耐不住的是魏国,之所以会第一个跳出来,不仅因为战国初期魏国实力强盛,更因为当时,魏国有着史上最英明的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十七年,大将乐羊被派去攻打中山,此人便是有名的“乐羊食子”事件的主角,据说也是战国名将乐毅的先祖。

因为魏国和中山国之间,隔着同为七雄之一的赵国,因此魏国便向赵国借道,那时的赵国,实力相对较弱,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还未横空出世,所以没有二话地答应了。

虽然对阵双方实力相差不小,但是魏文侯素闻鲜虞人的彪悍,不敢大意,不仅派乐羊为主攻,任命太子击防守后方,更有一代兵圣吴起从旁协助进攻。尽管作了如此万全的准备,这一场战争仍然足足打了三年(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

这是中山国在战国时的第一次灭国。

图片来自网络

肥肉虽到手了,但接下来还有治理的问题。魏文侯在此时却犯了难,和当初攻打一样,中间隔了个赵国,左思右想,魏文侯只能将太子击封于中山,并听取了翟黄的建议,派李克为中山相。

虽然李克到任后,将中山治理得不错,但是中间隔着他国这个隐患的危机,终于在不久以后,显现了出来。

(二)五国相王

以往魏国去中山,总是要和赵国借道,但是到了后面魏、赵变脸相恶时,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其实从这点来看,赵国控制中山确实比魏国更方便、更有利。

道路被阻隔,倔强的中山国渐渐脱离魏国的控制,再度复国。此时的国君是中山桓公,复起之后,他便将都城从顾地迁移到了灵寿,也就是当年封乐羊的地方。

如果算上春秋时期,此时的鲜虞人已经两灭两立,这也是我最佩服它的地方,在东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山这个小国,总有他自己的办法,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就像只打不死的小强,顽强坚韧。

而这一次,不仅仅再度复起,还史上留名。

这时的魏国是魏惠王在任,国力早已不如往日。魏惠王心里明白,他已无力控制中山国的崛起,不仅如此,为了合纵扛秦,还得拉下脸皮去拉拢中山国,再加上韩、赵、燕等国,五国同时称王并互相礼敬,这便是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

(三)最后的鲜虞

若没有那个人的出现,或许中山国还有一线希望,跻身于中原主要诸侯国之列,毕竟那时候,它已渐渐向中原文化看齐,并筑起了长城,同时军力也不可小觑。

然而,几度被灭又几度复国的鲜虞人,并没有等来最后的侥幸,燕赵大地上,有一个男人,正在着胡服、建骑兵,他让中山国最后的希望,如泡沫般,一吹即灭。

他便是赵武灵王。

这位赵国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主,经常远望中山全境,那种强盛赵国的渴望,成为他最大的动力,这种动力坚定了他将“胡服骑射”改革,推行到底的决心。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这句话吹响了赵国进攻中山的号角,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训练有素的赵国骑兵扑向中山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之后,赵国的军力在当时,应该仅次于秦国,如今面对小小的中山国,本以为不费吹灰之力,谁料想却遭到了鲜虞人顽强的抵抗。

《吕氏春秋》上记载,中山国的力士有叫吾丘鴪的,在强敌入侵的局面下,毫不畏惧,身穿铁甲,拿着铁杖,攻向赵军。他举战车投战车,举人投人,并且“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如此勇猛,几乎攻到了主将的阵前,才因寡不敌众而死。

可惜,这样的勇将太少,而赵国骑兵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同样骁勇善战,最终,赵惠文王三年,赵国攻灭中山,将中山王迁到了肤施。

一直在诸强夹缝中顽强生存的鲜虞人,这一次再也没能上演复国的奇迹,这个仅次于战国七雄的“第八雄”,从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来自网络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