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这种和谐的早晨

2021-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烟火琳达

今天一早,我和岑乖谱写了一首和谐的协奏曲:

我小声地在儿子耳边说:“儿子,起床了哦,上学有一段路要走,可别迟到了。”,儿子眯着眼睛点点头:“知道了。”

接着,我转身去做早餐。

时间大概过了5分钟,我瞧了一眼他,还赖在床上,跟着又进他房间小声地提醒他:“起来了哦,我知道你醒了,要是你马上坐起来,衣服一穿上,你就精神了。”

时间又过去了1分钟,我最后一次提醒他起床后,岑乖终于起床了。

今天我小声叫他起床,他没有不高兴。

尽管他有耽误几分钟,但是我不想再操心他迟到,所以我也没有生气。

起床过程很和谐。

我做好我应该做的,他自己负自己的责任,大家都没有不高兴。

岑乖很快地洗簌完毕,吃早饭,穿外套,穿鞋子。

岑乖出门前,我轻声提醒他,外面很冷,需要再穿一件儿马甲。

儿子也很小声但是坚定有清楚地跟我说:“其实我昨天就没有穿马甲,我之所以回家的时候穿在身上,是因为我拿在手上不方便。其实我一点都不冷。”

我没有勉强他,和气地说我知道了,只是提醒他要是很冷,那就坚持吧。

岑乖背上书包,开开心心地出门了。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他去上学,他转过身头来,看着我挥挥手,大声地跟我说:“妈妈,拜拜~!”

平心静气的早晨时光,太和谐了。

这让我想到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关于“课题分离”观点。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指的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课题分离”就是指我们把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区分开来,全力承担自己课题的责任,而不过度承担他人课题的责任。

如何区分一件事情是谁的课题呢?

阿德勒的回答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的课题,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随时可以提供帮助,但是在孩子没有求助的时候,不能妄加干涉。

哪怕孩子最终选择失误,吃了点亏,走了点弯路,也没有关系。

试错就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当我带着这样的觉知跟孩子相处之后,我感觉这个状态就像阳光洒满了房间,气氛都是温暖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