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国际浅谈:字画收藏有“三忌”,你知道吗?
收藏点字画既可欣赏又能增值,许多人乐于此道。但字画既然成了商品,艺术市场就不再是净土一方。赝品假货充斥市场自不待言,即便是真迹,亦是纷繁复杂,良莠混杂。收藏者收对了是件宝,收错了很可能就是废纸张,所以初入此道者可真得要谨慎小心。我有时看到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偶尔也买些。为避免上当我总结出了字画收藏“三忌”的原则,即三种情况下的字画我是不买的。
一忌只重名头、身份定乾坤。
虽然谁都明白名头、身份与艺术水准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可艺术圈里就是有一种怪现象,只要画家的身份名头提升,他的画价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一位在中国美院副院长位置上的画家作品一直卖四五千元一尺,去年底调到北京中国美协任要职后,画价骤翻四五倍!是他进京后艺术水平直冲云霄了吗?当然不是。好事者看中的是他的职务。名头、位置对画价有如此大的魔力,于是许多画人为了名头苦下画外功夫。但多数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弄虚作假制造出来的“名头”便比比皆是:不少画家名片上的“中国美协、书协会员”、“一级美术师”、“教授”等等头衔,你到网上一查,完全子虚乌有!还有的打着什么“国际”、“全国”之类的组织名目,更是专门用来吓唬外行的。
有的人即使已有相应的身价地位,同样不甘寂寞,热衷于炒作,千方百计要“更上一层楼”!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人“画外功夫”确实神通广大,他或是与高官名人的合影特别多,在媒体上出镜见报率特别高,或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大师”、“国宝”等皇冠头衔也敢自封自戴,且多多益善。碰到书画拍卖,自送自拍,屡屡制造天价假象。更有甚者,干脆与投机商联手,恶炒设套,诱你中招。2013年下半年在艺术品市场上,有个中青年画家的画价竟然炒到三四万一尺,知根知底的老教授们闻之愕然。本文由香港仰韶国际征集部总监大宝LG5252110撰写
泡沫终究是要破裂的,到2015年上半年,这些天价作品的价位直线下跌。但被忽悠进的上当者则苦不堪言。一位山东藏家跑到浙江来追着画家要退画,但已落进忽悠者口袋的钱还能挖得出来吗?所以收藏者考虑收藏一张件品时,有必要先对作者有所了解,弄清此人有没有“泡沫”,包括其人品、艺品、艺术灵气及对艺术创作的勤奋精神。从中可以判断这个画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今收进的作品的价值在时间的长河中可能提升到的高度。英雄不必问出身,科班出身的画家未必一定好,靠自学成才的画家未必不出好作品。关键是看这个画家的综合素质、潜在的创造力。艺术之塔高耸入云,能登上塔顶的总是少数。那些距塔顶甚远,却偏想充当价格领军人物的人,我们干万不要被其忽悠了。这些裹着厚厚“泡沫”的人的作品,即使在其所标的天价后面去掉一个两个“零”,也是不收为妥。
二忌只看画面效果,忽视技术含量。
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思上,同样还体现在在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到的、旁人很难企及的绝招。技术难度越高,个人风格往往也越鲜明。历史上许多名家大师留下的作品所以能世代相传,长盛不衰,总是在某方面具有开宗立派的独创之处。他们的作品无愧为才情、灵气加上勤奋探索而创造出的智慧之果。现在很多画家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很容易被人模仿造假,有时摹出来的东西甚至比原作还漂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技法简单,缺乏技巧难度,一般人都可以画得出来。还有的耍小聪明,挖空心思用工艺手段替代笔墨,做出的画面效果是很漂亮,但这些作品迟早是要被淘汰的;有的则江郎才尽,一个题材的构图造型反复复制,还美誉为自己的“一绝”;有的懒于动脑,却善于取法他人作品中现成的造型,东拼西凑成为自己的东西。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究竟有多高,不言自明。要收吗?不要
三忌只认真迹,忽视作品质量。
一个画家的精心之作与一般的应酬之作,其艺术价值的含金量是大不一样的。收藏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收进的作品,一定要能反映出这个画家的真实水平。一个画家一生中要画许多画,由于年龄段不同,作画时的心情、心态和所处环境的不同,种种因素决定了水平发挥的差异,作品质量亦就大相径庭。收藏现代画家的作品,我的体会是最好到他举办的画展或出版的画册中去找找。因为画展或画册中的作品,一股都是作者精心创作,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是构图新颖独到,或是用色巧妙和谐,或是气韵特别生动,或是作者特有的某种高难度技巧表现得特别好,只要具备其中一两点,便可下决心解囊付钱了。当然,通过这种渠道挑选的画,价钱势必比画家一般的画要高出许多,但不管是投资还是欣赏都十分值得。
收藏也是一种机缘。没必要刻意去追求即使钱包鼓鼓的,也悠着点。而一旦碰上好机遇应该当机立断抓住。十多年来我在收藏过程中求质不求量,务实不贪多,以“三忌”为原则,择机行事,虽然收得不多,但多数是些有价值的藏品,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