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库存是万恶之源
很多实体经济的从业者,尤其是精益生产的从业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库存是万恶之源。对于这句话,很多人无法真正地理解。大家都知道工厂里面普遍存在的七大浪费:过量生产、库存、不良、搬运、动作、加工、等待。同样属于七大浪费中的一种,为什么偏偏库存就这么最不受人待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度地剖析一下。
库存,从字面理解是存放库房里的物品,即没有被转化为金钱的物品。库存从生产形态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原料库存、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无论哪种形态的库存,数量过多都会产生巨大的浪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库存占用大量资金,错失良机。
库存不是免费获得的,而是要用资金去换取。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物料成本在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占比较大,因此大量的库存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占用。资金总是稀缺的,如果库存占用了太多,那么研发、营销、售后等方面可利用的资源就会变少。市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缺乏资金而错失良机。
2、 库存会带来容器、搬运工具、厂房租金、人员成本等费用的增加。
库存都是当前看来需要的物品,其存放要考虑其保值,不能被破坏,所以需要一定的存储条件。比如产品往往不能直接接触地面,需要容器、货架等;产品往往不能暴露在室外,需要专门空间库房等…,容器的购买及损耗、库房的建设及摊提等都是费用。
3、 库存会导致搬运、堆积、寻找等动作的浪费。
只要是库存就会有入库、管理、出库的过程,就会有物品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搬运、堆积、寻找、盘点等动作,而这些动作无一不是浪费。
4、 库存物品价值降低,甚至变成呆滞品。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当库存物品存放的时间过久,有可能物品的价值已经降低,甚至已经被新的物品所取代。最典型的产品莫如手机等高科技快消品,比如苹果和华为手机,刚上市可能需要加价购买,几个月到一年之后新产品发布,旧款式的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借用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话说,手机是个“海鲜”式产品,新鲜的时候很值钱,不新鲜了就大打折扣。
5、 库存可能会变成不良品。
库存中的物品有两个环节可能产生不良,一是搬运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碰撞、摩擦、跌落等,会导致物品产生外观或功能的不良;二是存储的过程中,某些物品有极高的存储条件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可能在这个环节出现不良。还有些物品有保质期的限制,一旦存放过期,就很有可能变成不良品。就拿家用电器来说,在仓库里存几年的商品,就算不怎么贬值,有可能因为受潮或者蟑螂、老鼠、白蚁等虫害,而形成损耗。
6、 库存会降低“翻桌率”。
精益生产追求快速反应,即制造周期的缩短,那么库存是如何影响制造周期的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制造周期的定义:制造周期指的是指该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入库开始,经过生产加工、完成入库,到产品出库为止的全部时间。我们可以采用利特尔法则快速计算制造周期。公式:制造周期=存货数量X生产节拍。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设你正在排队买快餐,在你前面有19个人在排队,你是第20个,已知收银窗口每分钟能处理一个人的点餐需求,计算你的等待时间。
计算如下:前面19人加上自己就是20人,那么存货数量就是20个,生产节拍是1分钟,等待时间=20*1=20分钟,从你站到队尾的时候开始,一直到你点完餐,这个时间就是你的制造周期。
下面我们举个生产的例子:
某工厂的生产流程如下,计算其制造周期。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节拍为2分钟,存货数量=20000+10+500+15+10000=30525pcs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从原料到成品的制造周期=30525*2=61050分钟,长达42天。也就是说,新接收到的原料在工厂内部待了整整42天才能变成能出货的成品,资金也就被占用了42天。
7、 库存会掩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对持续改善不利。
例:下面是某产品制程的一部分,在AB制程中间有一个在制品库,设置库存有两个方案,一是设置5天的库存量,二是设置2小时的库存量,如果你是设计者,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如果设计成5天的量,A制程管理者及员工都会乐意接受,对A制程人员而言,他们不会担心因为自己的问题造成B制程缺货,可以轻松的工作,异常问题可以慢慢的处理,买了5天库存量的保险呢。
如果设计成2小时的量,A制程人员就会背负很大的压力,担心由于自己的异常而造成B制程停线,因为库存只有2小时的量,也就是说他们最多只有2小时的异常处理时间,任何异常(如设备故障、来料异常、品质异常等)都必须在2h内处理完毕从而保证整体生产的连续性,这就需要他们提前做好规划、预防管理,从而延伸出更多的精益改善活动。
综合以上的分析,库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以上七种问题。所以说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精益活动中重点改善的对象,一点儿不冤枉它,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