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就是吃好饭,睡好觉
文/苏子游
最近心挺乱的吧!
很多人多少有这样的感觉。
工作上烦心事挺多的,家里大事小事不断,创业的赚钱难、打工挣钱不易,事情扎堆了,好想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猫起来。
我一度也陷入了这种漩涡之中,直到我读到了一本书《心流》。作者是南斯拉夫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精神熵”,序言是这么解释“熵”的,熵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越混乱,熵值越高。人的大脑里的念头就跟分子一样,时刻万马奔腾,佛家打比方说,一个人从外表看是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
如果没有节制、训练,你的心就会经常处在这样的混乱状态,虽然你意识到的可能只有几个少数几个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有多得多的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在抢占你的大脑控制权,在试图引导、影响你往南辕北辙的方向走。
朋友小陆最近心烦意乱,总是有股无名火。
从银行辞职后,一直在家备考。
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两个孩子的妈妈,家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孩子爸一回家就摊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孩子哭闹也不过问。
“这个家感觉就我一个人的,一天我找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好久没了笑容。”小陆说。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过重新过一种生活,我把我自己的苦恼和焦虑和对方说了,得到的只是冰冷的一句“你想多了”。小陆说到这里,眼中噙着泪水。
工作没有着落、家里小事不断、对方的冷漠、对现状的不满,各种情绪积压,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心无定法。
生活中,类似的列子有很多。
佛家有言:“一弹指有十亿八千念头。”
念头里面还有念头。
张朝阳在星空下的对话节目中也聊到。
“人类是个偶然事件形成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不稳定的,特别容易陷入焦虑恐惧,我们的大脑有太多的想法,这种想法就像电网上的火星一样,就看你接不接招了。”
既然我们容易受情绪所困,我们该如何从这种情绪的泥潭里走出来,做情绪念头的主任呢。
那就需要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
进入心流的状态就不一样了,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所有的心里能量都在往同一个方向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甚至包括你对世界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
所以古人注重内修。
《礼记.大学》里面有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就是在强调目标专注,一心一用,安驻当下,才能镇静不燥、心安理得。
看过一个禅宗公案。
天有源来问慧海大和尚:“师傅您已经得道了,您还用功修行吗?”
慧海回答:“用功!”
有源再问:“如何用功?”
慧海回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有源再问:“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呀,饿就吃,困就睡,那和其他人有
什么不同呢?”
慧海回答:“其他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思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这就是不同的地方。”
总之,当下自媒体的盛行,放大了一部分焦虑,信息的便捷化也加速人们的心理疲劳,各种信息抢占我们的注意力。
活在当下,安顿好内心,节制不必要的欲望,做到断舍离。
活出自我的状态,你的幸福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