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演化的金融创新
里根有过一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高举着新自由主义大旗从字面上看上去似乎是倡导自由,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宏观调控,里根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削减财政开支;大规模减税;减少对企业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一系列政策达到刺激供给、自由竞争,使美国经济达到自动复兴和发展的目的。
一条绳子有头有尾,思考里根的政策,要把罗斯福时期纳入进来看,罗斯福新政以来,倡导凯恩斯主义带领美国走出了萧条,但也产生了严重的滞涨危机。里根并不是无脑的反对凯恩斯,而是根据当时美国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虽然强调的是自由、少管、减税等,但这种少管并不等于不管,和罗斯福之前的胡佛总统实行的放任自由原则截然不同,放任自由是面对问题,不提出解决方案;里根确实提供了解决方案,并拓宽了监管的范围,让监管变得更加微妙。
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干预市场,政府主导投资消费,在初期发展迅速,见效快,同时也带来了整体性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转型,简政放权,降低税收,给予市场更多自由。
现在的宏观调控是凯恩斯的发展,并没有跳出凯恩斯的范畴。
监管是有必要的,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只要有资金需求,金融创新就有顽强的生命力,监管与创新是DNA双螺旋,是不可分割开来的,反而两个相生相克的力量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生命力,向前发展,思考监管与创新,要用动态演化的眼光去看待。
选择BC,只要融资需求存在,金融创新就会存在。创新的脚步无法阻挡。作为监管层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认识到科技金融的颠覆性:比如说它会颠覆金融业态、商业形态,甚至是社会形态;同时还要认识到科技金融的的风险点:金融稳定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和技术垄断问题。
拥抱的目的不是技术创新本身,而是,因为科技金融的存在,整个经济的增长模式都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未来会给金融业、商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颠覆性的重构。就是信贷体系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金融模式的有效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资金流向,流到哪儿、怎样流动的问题。金融模式决定着社会财富的流向。
作为监管者,要与时俱进,在科技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努力提高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拥抱科技金融,鼓励其金融创新。在别人看来是在刀剑上跳舞,但作为专业监管层,而是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像做开颅手术的外科医生,在别人看来那是冒险,而对于他来说,是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