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认知,欲望和恐惧,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172人  苏耀勇

认知,欲望,恐惧。共同决定人的行为。

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吴伯凡的得到专栏:
故事里是一对父子的谈话。

爸爸:我们用一个干净的碗装一些不干净的东西,甚至像粪便这样的,然后把脏东西倒掉,用最强力的洗涤剂把碗反复洗。洗完之后,我让你用这个碗吃饭,你干不干?

小孩:我不干!

爸爸:为什么?

小孩:它太脏。

爸爸:我都告诉你我用最强力的洗涤剂已经把碗反复洗过了,它其实不脏了,你为什么会认为它脏呢?

小孩:它就是脏!我心里就是觉得它脏。我一想到它曾经装过什么,就没法用这个碗。

爸爸:你爱吃猪大肠吗?

小孩:爱吃啊!

爸爸:猪大肠不脏吗?在某种程度上,猪大肠比那个碗还要脏,你为什么要吃它?

小孩:它好吃啊!
答案就是“它好吃”——欲望在那儿。

一块砖厚度的马路牙子,小孩子可以欢快的在上面跑来跑去,可是在高楼大厦的顶楼,如果叫你在楼顶周边的砖或者墙边上走,你一定会拒绝,因为会掉下去的恐惧影响了你的决策。好了,如果走一圈给1千万奖金呢,恐怕又有人要跃跃欲试了,因为金钱的欲望又占上风了。

决定我们行为的,除了对事物的认识,还有欲望和恐惧两种因素。三者结合起来成为驱动我们行为的力量。从第一个故事看,猪大肠理论上比碗要更脏,但是喜欢吃的欲望战胜了这个想法,就不觉得脏了。但是碗可以再换一个,代价也不高。

居民为什么都会反对身边的工程项目

公司今年开展污泥掺烧准备工作,污泥是来自生活污水厂进行水净化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即使干燥后也还有臭味。公司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下进行了掺烧试验工作,掺烧时对空气参数做了各种检测,全过程合规合法,并且聘请合格第三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计划采用各种手段降低臭气浓度,确保符合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试验工作结束后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工作,调查周边居民对项目的意见,希望获得居民的支持。

但是,从目前收到的反馈来看,部分居民强烈反对。为什么?不管这个项目的环保水平有多高,不管臭气治理水平有多好,居民们就好像面对那个曾经装过粪便,再次洗得干干净净的碗的小孩一样。有恐惧,却没有要满足的欲望。至于环境评价单位和我们公司如何做解释工作,如何介绍项目的具体情况,即使能提高居民对项目的认识,也改变不了恐惧和欲望的情况。如此,要居民主动支持项目上马,太难。

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决策也是这样

用现在的眼光看当年大庆油田的施工,看王进喜的奋不顾身。大家或许会说,那是违章作业;或许说,那是条件不允许,只能如此。
其实也是欲望占了上风呀。

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会,看见公共汽车背着煤气包在马路上穿行.因为没有汽油,公交车只能背着煤气包行驶。这件事情激励了王进喜的斗志。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那时候,中国非常缺乏石油,而石油又是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原材料和能源来源,从国家到各个行业,对石油的需求非常迫切,对石油的欲望太强大了。王进喜当然也知道条件很艰苦,当然也知道安全程度不够。但是他还是跳下去,用身体制服井喷;带着30多名工人奋战3天3夜,靠人拉肩扛把钻机运到井场。当时的主流思想当然是鼓励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习惯性违章就是欲望战胜了恐惧

在生产经营中所谓的习惯性违章,大部分就是明明知道是违规的事情,还是要去做。比如不规范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高空抛掷物体等等。这些规定是非常简单而且常规的要求,这是每个施工人员都被告知或者被教育过要遵守的规定。但是,欲望和恐惧改变了他的行为。

首先没有真正认识到违章的危害,违章的工人始终认为事故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么多年也没有出事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大多数人具有的一种心理认知偏差。因此,没有恐惧感,工人就会像小孩在马路牙子上奔跑的小孩一样,习惯性违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欲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省事,省时间。这是偷懒,取巧的欲望。或许还有炫耀自己能干,技巧熟练的成分。

要减少习惯性违章,就要从两个方面增加恐惧感。首先是进行案例教育,给工人观看习惯性违章所带来的血淋淋的后果,从感官刺激改变工人对违章后事故的认识。第二是对违章行为进行罚款考核,给工人产生违章后受到经济损失的恐惧。当这些恐惧感超过欲望的时候,工人才会改变行为模式。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吗?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和那些会习惯性违章的工人一样,一样存在认知的心理偏差。

2017年3月25日,广州市从化在建的第七热力发电厂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重伤。这件事故给我们的震撼非常大。甚至远比前些时候在江西发生的在建电厂冷却塔脚手架坍塌,造成7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影响还大。为什么?因为这就是身边发生的案例,我们熟悉的人,曾经的同事和这件事情相关。这样的案例带来的恐惧感更加真实。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曾经说过,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这是典型的通过主动调节自己的恐惧和欲望的比例,达到更加理智认知这个世界的目的,进而采取更加有利的行为。基于此,巴菲特也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当你遇到重大事情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恐惧来自哪里?他们是真的吗?欲望来自哪里,还有遗漏的地方吗?又有有哪些心理认知偏差影响了你而不自知?

这篇文章是阅读了吴伯凡的系列文章后,所想所思,特此记录。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在不出局等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