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择文散文

从刘慈欣身上学到的3点“写作秘诀”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69人  金错刀618

电影《流浪地球》的火热,也带火了原著作家刘慈欣。我从图书馆借了他的科幻小说,阅读后感觉脑洞大开,想象力非常人可比。

就拿《流浪地球》来说吧!谁会想起给地球安装上发动机?还有《地球大炮》,挖了一条通过地心贯穿地球的隧道,变成了人类发射太空船的超级大炮。

这些闻所未闻的想法,是如何从刘慈欣头脑里诞生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从他的成长环境和写作经历,获取一些“写作秘诀”。

1963年6月,刘慈欣出生于北京。因为“文革”,全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的一家煤矿。他的父亲从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变为了矿工,一干就是30多年。

1970年4月1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了。7岁的刘慈欣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守候在夜空下,为缓缓飞过的小星星“东方红一号”而喝彩。

也许,那时候就给他种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

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起源,是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凡尔纳《地心游记》。

“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就像是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在父亲床下的一个小木箱里,他还看到了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

于是,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科幻小说,尽管他只是一名小学生。由于当时的思想禁锢,他只能偷偷阅读。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

“文革”结束后,国外的科幻小说涌入了中国。刘慈欣更加沉迷在科幻小说的广袤星空里。上初中三年级时,只有15岁的他开始尝试写作科幻小说。

在华北水利学院整个大学时期,他都泡在图书馆里,把外国的科幻小说一本本读下去。

毕业后他回到阳泉,在娘子关发电厂当了一名计算机工程师。那里去一趟市里都要500公里以上,最普遍的是人们没日没夜地打麻将。

有一次下班,刘慈欣和同事们打麻将,一夜输了一个月的工资!

荒废时间去输钱,他的心里产生深深的罪恶感。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他重新捡起了搁置多年的笔,开始继续写科幻小说。

多年后,他写下《球状闪电》,里面有段话:

“我明白自己是一个追梦人,我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生之路是何等的险恶莫测。即使那雾中的南天门永远不出现,我也将永远攀登下去——我别无选择。”

他在不断尝试中逐渐成长,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连续八年斩获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成为了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

真的很励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道理呢?

1.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但不是所有兴趣都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我们的兴趣都浮于表面,并不是真心热爱。

所以,我们要发掘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让你一直保持热情和兴奋,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对于我们喜爱写作的人来说,需要扪心自问一番:“我是不是真的愿意,把空余时间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中,而不是其他娱乐项目?”

2.把兴趣发展为毕生事业

找到了真正的兴趣后,就应该把这种兴趣发展为毕生事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奋斗,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拿写作来说,我们可以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比如:一周读一本书、日更500字、三年出书等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刘慈欣的写作是建立在大量阅读中外名著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要大量阅读高水平的文章。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3.不断试错,一直写下去

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要不断试错,一直写下去,不能遇到点挫折就半途而废。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天赋比努力更重要。但没有努力,你的天赋可能像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绽放不出最美的光彩。

不可否认,刘慈欣的天赋就是异于常人的想象力,但他最初写的文章也有很多瑕疵,屡次被拒稿。经过了后天的努力,才越写越好,直到《三体》达到了巅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