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那仅仅只是场青春的轮回?

2015-11-30  本文已影响48人  林二木先森

《北京青年》被号称为所谓“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在赢得飙高的收视率和广泛的讨论声中,终于落下帷幕,不知道这讲述北京一群年轻人青春的故事,会唤醒多少人对青春的回忆,又有多少人会在里头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为自己正值拥有或已然逝去的青春,发出那属于自己的一声长叹。这或许就是导演赵宝刚希望达到的效果,然而效果的好坏,不一而足。

故事一开始就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小高潮,男一号何东以一种令人不解的方式在与女友领取结婚证时忽然反悔,而女方也正和观众一样莫名其妙,在连声追问,并逐渐升级为歇斯底里的狂躁后,直有种想死的冲动,最终换来的是一句话,那句一直贯穿整部剧主题——重走青春!

于是乎,楔子有了,关系也撇清了,该走了吧。不能不说,何东在放弃一切,毅然决然作出重走青春这个决定时,确是奉献了极大的勇气,如果非要说《北》是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状态,那观众自然不能以看剧的心态来满足自我,因为如此剧情在吸引观众目光上,在编剧的角度,与国内其他各种青春偶像剧相比,真是乏善可陈。何东的决定,不能说是一时冲动,他一直勤于思考,反思这单调如一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我在试着想他那三年的恋爱是如何度过,看电影,吃饭,逛街,见家长……这本该属于恋人在正常不过的活动如今表现出的是不是有另一番涩涩韵味?最后一根稻草,是王越的一席话,当然话不是特意对何东说的,他只是在电视里看到有这么个女子,参加某节目,讲述自己游历中国,见识过大好河山,对生活充满激情、乐观。无疑,何东对那种极富挑战、前路未知的生活满怀热情,并以之为偶像,然后上演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何东是牵头人,他拉上了几个堂兄弟,厚道痴情的何西,创业心切的何南,不务正业的何北,当然还有后来陆陆续续加入的唐娇、任知了、权筝、丁香、叶坦、王越(算半个吧)。这些人同意重走青春当然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打算,并不都如何东的动机纯粹,无论如何,队伍总算是拉起来了。此时的何东,不知作何感想,他从一个体验者摇身一变,成了家长,成了以前他努力想摆脱的对象,哎,生活的轮回,角色的宿命,注定只是换汤不换药。

开着车,他们开始了重走青春之路,一路向南,先是烟台、转战深圳,再到云南。我一直不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重走之路,尽管一路之上困难、插曲不断,那既是丰富剧情的需要,也让我读出了一点:即使重走,也很难掌握主动。最先是所谓的“生存体验”,没人发100元,各干各的养活自己,从最后的结果看,如此毫无噱头的方式注定只会沦为副线的副线,太多的小意外、小矛盾接踵而至,他们无法专心,观众又何尝不是呢。于是,受不了啦,先吃顿大餐吧,体验而已,别逼太紧,带出来的积蓄就这样一点一点耗去,他们的行为变成了吃力不讨好。

终于,在不小心将租房点了后,俊男靓女们果断南下,来到经济特区深圳,在这里故事发展到一半,每位成员体会到艰辛却不见得有多有方向。慢慢来吧,会好的,盘下的酒吧开起来后,何东选择了离开,他随王越上路了,游历多处,回来后,他又带着所有人去了云南,并导演了一出山中遇险、生离死别的好戏,尽管结果尽如人意,但我不以为然,总以为雕琢之意太浓,牵强有余,突兀有余。

之后,故事似乎发展到曲终人散的阶段了,伴随着轻快昂扬的插曲,各人分开,各行其是,挺圆满。一年后,所有人再次重聚北京,参加何东父的葬礼,没有久别重逢的激烈,却有归于平淡的成熟,他们真的成熟了吗?

自始至终,相信很多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这就是重走青春之路?拿着钱去旅行?难道不更像为自助游做的一个广告?因为就是这样,还被冠名如许宏大,让人情何以堪。其实,从何东的角度看最为贴切,他一直在思考,生活种种不如意,令他延展开来,一厢情愿地认为,仍然会有更多的遗憾是他所不知道的,就像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偏执地认为自己整个生活学习状态都有问题一样,其实就只是那一次考试的问题而已。何东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想法的周全严谨直接导致了——我要做的不仅仅是游历旅行,而是重历青春。我认为结果绝不是他先前预想的,失望纵有,但最后还是想通了,否则他又怎么会重新去追求前女友权筝,就是为自己当年的匹夫之勇所做的补偿吧。

所以,很难受,尽管结局圆满,却难给人真实的感受,有句话:光速为30万公里每秒,所以因为距离,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3分钟前的太阳,月亮是1.28秒前的月亮,就算是在你面前的那个她,也是0.000几豪秒前的她...既然一切都是过去,又何必太执着呢!数字中透着一股悲情味儿,却也说明,所谓“重走”来得是如此突兀,青春如果非要年龄的因素来严格加以划分,那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就在说完“重走青春”四个字后,青春已然不见,想追,永远不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