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好书推荐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2018-06-20  本文已影响270人  花间星事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忙碌的工作日,又是黄梅雨季,没有办法骑自行车上下班,只好坐地铁。好在人不多的时候可以看书。通常我会带一本随笔集之类的书籍,小小的一段段,篇幅不太长,来不及看完也没关系,转了车接着看。

看到杨照老师这本《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封面上有段好玩的文字,“离火车开车,剩下五分钟,总有人开始匆匆忙忙的奔跑,我就想:急什么,五分钟,够演奏莫扎特交响曲一个乐章了!”看着周围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人群,不由得笑起来。真的是这样,时间在不同的境遇里显得那么不一样,我们真的需要这么赶吗?还是可以给时间一个适宜的长度,安放我们的内心。

杨照老师是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名日报》主笔,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现为“诚品讲堂”“明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并在多个电台主持广播节目。著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想乐》《迷路的诗》等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一直喜欢杨照老师的文字,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位博学的知识分子。用他的好友梁文道先生的话来说“杨照首先是一位诗人文学家,其次才是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激情和温柔,是之于他理性与学识上更可贵的要素”,读他的文字总觉得充满趣味,很有收获。

这本关于古典音乐的散文集带我们走过古典音乐发展的几百年,走进那些音乐家的精彩人生,他帮助我们剖析了美妙音乐的魅力之所在,通过这些解读让更好地了解感受乐曲的动人之处。杨照老师说“音乐始终在这里,选择你的路,走进来就是了。”

孩子学琴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注意气口,这里有个“呼吸”。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音乐也有“呼吸”。随着乐句一点点地流淌,慢慢体会到这种,一起一伏,一吸一吐。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可以和外界呼应的节奏,韵律,当我们安静感知音乐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呼吸更加敏感。

老师的书中,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以思考听音乐”“以记忆听音乐”“以感情听音乐”“以人生听音乐”。这四个层面涵盖了我们听音乐的各种角度和方式。文章里提音乐家在音乐厅演奏时或倾听时对音乐的体会。也有普通人,工作时间喝着咖啡,或者睡前,打开收音机把古典音乐当作背景。这些熟悉的场景,让古典音乐变得如此亲切迷人。

当我们还在纠结某某作曲家,第几号作品有什么意义时,音乐已经通过我们的耳朵,传递给我们的身体。只要我们跟着它的节奏律动呼吸,音乐就真正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那些伟大的音乐家跟我们一样,他们也是音乐钟爱者,“音乐一开始,一切就都对了”。

以前觉得古典音乐很难。走进去才发现音乐是很直觉的艺术,它跟人有互通的频率。我们只要去感受它,享受它。无需懂太多,那些理论知识未必能够告诉我们怎样听音乐,什么才是好音乐。只有真正跟我们身体同频的节奏和律动,才会自然地把需要传递出来的信息告诉我们。所以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聆听都不会失望。

非常推荐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读杨照老师的这本书。不仅知识性,趣味性很强,文笔也非常精炼,优美。许多文章的后面还有彩蛋,一个识别的二维码,扫码以后,可以听到老师推荐的经典音乐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音乐都是美妙的享受。虽然下雨,和着乐曲的节奏,脚步依然轻快,这大概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吧。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