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泛娱乐与智能的商业时代,小众文化能带来什么?(上)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邓的后花园

  总是临近快到家的路上,忽然飘起了毛毛细雨,本来讨厌着这种潮湿的阴雨天,却为眼前窜过的小猫停住了目光,黝黑的毛发,腿脚灵便,如此轻佻的便上了楼梯,消失在那一片绿绿葱葱的背景里,而随后追出来的三只小狗,一只黄色,一只黑色,还有一只黑也不黑,却也不黄,一时找不到形容词,只能由读者自我想象了。他们秩序的一拥而上,间隔几近相等,像是专业搜罗队,可爱至极。这种巧合像是自然的馈赠,如同这个刚到家门口便下起来的绵绵细雨。

  最近你过得好么?商业世界与人文世界我似乎总是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像新进到的一本小说“局外人”,还没来得及看,好似已经通透,像不像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未年老,未来得及历经世事,却已经成熟老练,像是被生活穿透一般,活得如此没劲,如此的堕落。时代的变迁不是寄希望于此吗?一个正确的时代是平庸的,一个错误的时代却孕育出了伟大。多么讽刺的一个笑话。

  前阵子发了一篇动态,关于男女之间理性与感性的问题,有一位友邻在下面评论说,“不是女人更感性,而是从小被引导的不知道太多世界的残酷”。这是他的原话,今天我忽然想起来,才觉得当时的回答过于敷衍,好像花了两三天的缓冲,才恍然明白过来。我只是从表面来说女人是如何感性,男人是如何理性的思考问题,没有考虑过这些深层次的成因。我庆幸能够遇到了许多在更深的精神层次思考的人,尽管那只是个有温度的昵称。也正因为此,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觉的自己的层次尚浅,好在浅有浅的好处,遇到一个问题便能够饶有兴趣的去思考半天,自得其乐了。

  那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丧失这种思考与感受的能力呢?是始于温饱的快感,还是口舌之欢?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被很多人研究社会问题时引用,“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从这句话引申而来,如果说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自主选择的,因而他的第一价值观是由父母,由亲朋,由朋友等决定的,而他涉世的第二价值观是可以自主选择的,这决定一部分人人生的变化,将人分为很多种类型,也许有的人一生都在为自我买单,有的人追求更高的超越自我的力量,还有的人会陷入自我与社会的抗争中,孰赢孰输呢?也许没放弃便已经是赢了。

  社会文化所展现的是大众的文化,对错的界限是大众定义的,而这种小众便注定是艰难的,却是小而美的,这种文化给小众的人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自我及精神价值,当我们去评判小众文化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自己便是一个大众文化的产物,你如何去找到这种界限?

  近几日的死亡话题愈演愈烈,我听到许许多多的不幸消息,这种噩耗尽管与我并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我却经不住幻想自己离开人世的场景,这应该是我生命里所有不确定的事情的唯一确信了。会是什么方式呢?生有时,死有时.......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太多人谈论与感受,不再需要我这么一个许许多悖论的感情集合体再发表更多的感慨了。

  而今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不是科技带动的呢?今天看到了很多商业科技类的视频资料,在众多创业者的想象里,未来变得前所未有的快,空前的科技感,让我有一些嫉妒能够看到这一天并颠覆这一切的后世者,尽管我支持这种想象力的市场潜力,而内心深处,我是个人文主义者,我会希望自己在这个商业世界中最终能够回归自然,我希望居住的空间是原始的,尽量能够隔离科技的环境,如果说社会进步的初衷是为了让人类变得更加的智能,有更多的连接,让地球更小,信息流通.....相反面这种智能产品给人带来的更多时候是更加闭塞的心灵,接憧而至的快生活已经替代了我们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欲望,一但解决了温饱后,我们渴望更多,想要更多的财富与权力,于是夜以继日,可能人本身便是个矛盾体。

  于是生活的断、舍、离于今天而言变得格外的重要,我忽然发现我并不需要很多东西,一种极度的渴望是物质的,是欲望,而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唯一方式,就好像我并不需要一个智能的床垫记录我的睡眠与血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有一种预感,一种早死的预感,“迷信源于无知。”有时我惊叹于这种智慧都是源自于古人,那些传统的文化,处世哲学,先贤们所流传下来的,早已经超越了大众人类的文明与智慧,我们所做的只是继承,也许从中找到自己的角度,最后带来更加完善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回到伊始,我总是问自己怎么一个问题,我的生命到底是在重复,还是在延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