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控科技之窗知了·IT

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究竟是小米还是华为?

2015-06-24  本文已影响400人  科技之窗

中国绝大多数公司,能活下来,就靠消费升级和渠道置换,增长则依靠人口红利。比如京东,典型的在渠道置换中抓住机会的公司;未来,如果出现新的渠道,它会不会被置换掉,是难以预料的。

这些公司业绩爆发都是阶段性的,曾经的蓝海,转眼间就变成了红海,要应对消费永不停歇的升级,渠道永不停歇的置换。

华为,依靠着多年的积累和研发,在电信设备,特别是无线等产品上,在全球主流市场上,是具备定价权的。而且,在固网,企业网,终端,芯片等业务上,实力都不可小觑,在很多区域,华为和运营商的日常运营紧紧绑定在一起,卖的早就不是设备,而是运营解决方案。未来,华为是可能拥有定价权的。

反观小米,以小米现在的情况,我认为其价值尚不如华为。小米的“参与感”系列运作,以互联网思维做硬件,为他们带来了这一领域的先发优势。小米有成长性,做的最好的“参与感”模式,当然可以复制到很多行业。但是,目前来看,这本质上仍然是依靠消费升级,吃人口红利的增长。

互联网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传统企业,但是,如果小米去ipo,一样要面对资本市场的拷问:小米什么时候可能具备垄断优势和护城河,拥有定价权?用什么方式达成这个目标?

就互联网全行业而言,产品公司的市值在数十亿美元级别,平台公司的市值在数百亿美元级别,而生态公司的市值在千亿美元级别,这三者的gap,主要是这个公司和用户的距离远近,粘性,和对整个经济业态的影响力。

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达到一定基数之后,护城河形成,后续的增值服务的利润巨大。比如百度,其护城河就是搜索业务用户量越大体验就越好;qq,淘宝,都是如此。

小米能够依靠硬件获得bat的用户量和增值服务收入,完成产品公司到生态公司的进化吗?互联网,说起来貌似机会很多,实际上变现的方式也只有三种:广告,电商,游戏。bat三家,就对应这三种变现方式中的三个主流入口:搜索,社交,购物,在这些需求上面,大家并不讲究个性。

而小米能发展成平台公司吗?有人说,互联网意味着去中心化,硬件是高度个性化的。如果小米如苹果一样,拥有那么多核心技术,拥有优质的生态系统,情况又会不同。但是,小米没有,其生产,研发这些环节,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参与感”模式,也并非无法模仿。

而反方面说,如今硬件已经是整个互联网的入口,而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硬件,无非出自苹果、小米、华为、中兴、魅族……等等不超过10家公司。

当然,也有一个观点:“当一个行业从创新型高科技行业向成熟型消费品行业转化,行业的决胜关键将从技术变为营销。智能手机行业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苹果当年创造了智能手机,所以拥有了神一样的地位。但随着产品形态的成熟,时间的推移,即使苹果投入再大的研发资金,他也无法复制这种让人兴奋的伟大创新了。

而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专注细分领域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的兴起,大而全的垄断者将面临成本的日益高昂,最终技术优势被消解,败给了小而专注的野蛮人。于是在终端领域,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崇尚技术的,败给了只懂营销的。这是消费品行业的普遍宿命。

如果“全球最好的廉价智能硬件供应商”是小米的定位,如果小米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靠着吃人口红利完成原始积累,进而延续其参与感的模式,其前景也是大好。但是,无论如何,小米想要获得千亿美元的高市值,还是要完成产品——平台——生态的进化。

其次,从营收,净利润,总资产等等核心数据层面,列出了二者的差距。

根据华为公布的2014财报,2014年净利润约33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50亿多一点美元,假设华为已经是一家市值稳定的上市公司,根据同行市盈率大概能给出一个合理估值。目前几大同行里,爱立信市盈率29,思科20,高通15,大概取一个中间值20,华为合理估值应在1000亿美元左右,大致相当于高通,低于思科,高于爱立信。

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净利润32亿人民币左右,约5亿美元,按照这一轮融资算出来的估值450亿美元,其市盈率高达90左右,我只能说这一轮投资人也是蛮拼的。

每日最新鲜互联网科技资讯,与众不同的科技盛宴、犀利点评。

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科技之窗(techwindow)】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